东方潮涌,金秋意浓。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如期举行,给多重风险挑战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暖意和期待。
汇五洲佳品,聚四海宾朋。这场东方之约,正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中国的开放姿态、合作诚意和包容胸怀,也将见证中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与世界携手应对挑战、共促繁荣进步的新篇章。
迎难而进,中国开放助力世界经济融合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深刻洞察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对全球发展大势作出重要论断。
过去几年,世界经济遭遇多种不确定因素挑战,延宕反复的新冠疫情又为经济发展前景蒙上浓厚阴影。世界经济将向何处去?我们能够创造什么样的未来?这是人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同世界分享对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治理的思考和主张。
如今,尽管疫情仍在多国多地肆虐,第四届进博会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期开幕。数据显示,共有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反映出人们对经济全球化大势的认同,再次彰显中国市场的“全球磁力”。
中国市场正在迈向“世界的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2.7%,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华出口成为多国外贸增长主要驱动力。
中国市场正在迈向“共享的市场”。以进博会为代表的开放平台,不断推动要素资源共享。
中国市场正在迈向“大家的市场”。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中国的国家级展会“矩阵”日益丰富,推动形成集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于一体的经济生态圈。
携手同行,中国机遇提振全球发展信心
“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第三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指明方向。
推进合作共赢,中国始终坚定搭桥、铺路。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持续紧张,国际物流堵点频现。中国产业链高效运作,稳定全球供给;中欧班列今年累计开行超过1万列,惠及千家万户。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可信赖力量,为确保世界经贸经脉畅通、消化全球通胀压力作出了越来越大的重要贡献。
推进合作共担,中国大力提倡拉手、拆墙。纵然全球疫情多有反复,中国仍克服困难,连续第二年坚持在特殊情形下举办进博会,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因疫情遭遇困难的各国企业共渡难关、携手前行。
推进合作共治,中国一贯秉持包容、互鉴。经过3年多探索与实践,进博会已成为连接国内国际、联通五湖四海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每届进博会期间,专家学者汇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积极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进博之智”。
从中国市场到世界市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智慧”到“世界智慧”,以进博会为代表的合作平台,正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引领,中国理念汇聚全球发展力量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第四届进博会,成为外界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活力、研判全球可持续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展览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参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部分展区“首发”“首展”产品数量远超前三届……第四届进博会展示规模特色的同时,更突出数字经济、低碳技术、绿色生产与消费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进博会已成为创新之窗。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说:“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一年来,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全球创新和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进博会已成为绿色之窗。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党委副书记时煌军说,本届进博会通过碳交易等方式在中国乃至全球形成绿色展览的标杆效应,展示中国坚定实现“双碳”愿景的决心。
透过进博会之窗,人们可以感受不可逆转的开放大潮,体察顺应时代要求的合作大势,预见创新引领的可持续发展前程。
博采众长,进而有为,未来可期。第四届进博会将再次奏响开放融通、合作发展的华彩乐章。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断前进,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徐超、周蕊、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