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美济沙


■李朝俊

战友从南沙来,带回一瓶美济礁的沙,瓶身上那行“每一粒沙都是国土,每一段堤都是长城”的文字,让我怦然心动,不由想起与军校同学、一位守礁队长的对话。

“舰艇干部,咋成了守礁主官?”

“组织安排,我就无条件执行。”

“守礁孤独寂寞时咋办?”

“想想家乡,想想你们,想想肩膀上的责任,这么一放‘电影’就消除了不少寂寞。”

同学是湖南人,大眼睛,有激情,脑瓜活,多次上礁。在南沙,他任过四次礁长,在赤瓜礁一次守了半年,美济礁守卫过两次,最长的那次守礁有两百多天。南沙岛礁,他上去过一多半,有的岛礁前后守卫多次。熟悉边海防军人生活的人,都知道这简单的数字,记录的是战士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是军人把青春融入祖国海洋的激流浪花……

过去,守礁生活用战士们的话说就是“白天兵看兵,晚上兵守星,出门见大海,入睡听涛声。”守礁不是守寂寞。同学特意与战士们聊起在军校的生活,教大家唱起:“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几天后,战士们人人会唱,逢节日遇喜事,那纵情忘我的歌声,唱得礁堡周边海水扬波起欢乐。

从此,守礁战士知道了这首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词作者叫凯丰,曲作者是吕骥。一首歌曲,几段传统,成了大家日常的话题。战士们在歌声中,在涛声中,在寂寞中,感悟民族精神,体悟军装的分量。

夕阳镶嵌在金色的海平面上,碧蓝的海面下珊瑚礁清澈可见。祖国的南海美丽辽阔,祖国的南海富饶可爱,祖国的南海神圣无比。在这里守卫海洋国土,必须熟悉这片国土的历史、地理和环境。战士们多方收集资料,以大海为课堂,以礁石为课桌,学习关于南沙的各种知识。

海上强劲的风,卷起无尽的浪,若山似岭,从四面八方压向高脚屋。撑起高脚屋的竹竿,像芦苇一样在水中左摇右摆、前倾后晃。这是南沙初始的守礁阵地,后来才有二代、三代水泥堡垒式的前沿哨所。

如今,各个岛礁的条件已大为改善,阵地周边有了运动场,有了太阳能蔬菜大棚,有了标准规范的医疗场所……

同学回忆,当年有个我军守卫的岛礁与敌占岛礁近在咫尺,中间隔着条深深的海沟。用高倍望远镜能观察对方阵地的一切,连飞鸟的翅膀都一目了然。一天夜里,他突然听到“铛”的一声响,是铁器撞击的声音。声音不大,很快被海风浪涛盖过,但他立刻命令启动应急预案。党员干部分班值守,重点部位礁长全程在岗,普通战士轮流休息,随时听令战斗。后来证实是场虚惊。

守礁南沙,也有常人见不到的自然之美。那彩虹贯通大海的恢宏,那鲸鱼绕舰赛跑的壮观,那飞鱼跃出海面飞落到甲板的神奇……

军校里活泼好动的同学,在南海守礁的经历炼成了沉稳成熟的品格。他说,军人守岛礁,就是冶炼血性品格,仿佛矿石置于烈火中熔烧,除去杂质冶炼成钢,再遍遍锤打,最终形成坚硬无比的军人品质。“在南沙岛礁站岗,我们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14亿多中国人里,由我们来守卫岛礁,我们就是全国人民的代表,就有责任守好礁。守礁南沙,这是何等自豪的人生经历。”

我望着五颜六色的美济沙,想着一代代守礁军人,感觉他们就是祖国的沙石。他们已然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祖国的肌体,时刻守护她的安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