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环境是检验和评价武器装备效能的最佳场所,同时也是武器装备研发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点关注对象。
对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者来说,对实战环境了解得是否全面透彻,有关方面的考虑是否周密到位,关乎研发工作的成败。尤其对一些关键性的细节,如果考虑得不够周全,往往会功亏一篑。在这方面,英国就有过“黏性手榴弹败给一层灰”的现实教训。
二战时期,在反坦克兵器较少的情况下,各国军队都在为消灭敌方的坦克绞尽脑汁,手榴弹成为最常用最凑手的武器。如何更便捷地将己方的手榴弹与敌方坦克“绑定”在一起并摧毁后者?英国有关研发人员突发奇想,决定研制黏性手榴弹。原理很简单——在手榴弹外裹上一层强力黏合剂,只要将它扔向敌方坦克,就能黏附在坦克上贴身爆炸,达到摧毁坦克或者杀伤坦克周围与之协同的敌方步兵的目的。
这一创意,似乎为英军的反坦克战斗开启了一扇大门。经过试验后,承载着盟军重托的数百万枚黏性手榴弹装备一线。但是,冰冷的现实很快掐灭了这束创新之火。当这些黏性手榴弹投向德军坦克后,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紧紧黏附在坦克上,而是直接掉了下来。原来,德军坦克一番机动下来,车体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泥灰。黏性手榴弹碰到坦克,没能黏住坦克真正的车体表面,只是黏上并撕掉了车体上的那层泥灰。
实战环境中车体多了一层灰,直接导致黏性手榴弹成了战场上难以立足的“鸡肋”发明,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