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风雪高原工程兵好十连”的荣誉室里,有一把被鲜血染红木柄的大锤。它是当年英雄前辈们战天斗地、建功雪原的见证,被一代代“好十连”官兵当作珍宝传承至今。我是“好十连”第34任连长张博仁。今天我将同新战友分享这柄大锤和它的主人“雪山铁人”朱明仓的故事。
1965年隆冬,海北草原天寒地冻,群山白雪皑皑,部队已不适宜开展野外作业。奋战了一年的官兵回到营房,准备进入休整期。就在此时,连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火速开赴团宝山,在两个月内,完成山顶工事的修筑任务。
团宝山,海拔4500多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35摄氏度,终年被白雪覆盖。因为曾在山上发现很多白骨,故当地人又称它“白骨山”。“白骨山,鬼门关,多少行人留上边。”在这样冰冻如铁、积雪难融的高山上施工,困难何其大?但官兵没有畏惧,而是以“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气概,敢于啃“硬骨头”、打硬仗,纷纷写血书请战,喊出“石坚没有意志坚,铁山也要劈两半”的战斗口号。
山上地质结构特殊,一层冻土一层稀泥,约40厘米冻土下面就有30厘米稀泥,如此循环往复。根据施工要求,官兵需要用铁锤、钢钎一寸寸打出炮眼到2米深,才能装填炸药进行爆破,再用石块进行填充堆砌,封实平整。由于物资运送困难,大家便就地取材,到山上背回石块进行填充。1排2班班长朱明仓,专挑50多公斤重的大石头背。施工没几天,他的手上和肩上就被磨得全是血泡。
抡大锤、打炮眼可以说是当时施工中最苦、最累的活:12磅重的大铁锤,抡起来猛击下去,震得人胳膊酸痛,虎口都可能震裂出血口子。作为班长,朱明仓总是“占”着大锤不撒手,经常从战友手中抢过大锤。有时怕第二天抢不到大锤,晚上他就搂着铁锤睡觉。
在一次施工作业中,朱明仓抡着大锤打炮眼,一干就是几小时。炮眼里不断渗出雪水和冰块。为了避免炸药被浸湿出现事故,他就跪在地上用手从炮眼里把冰碴一点一点掏干净,结果双手被刺骨的冰水冻得红肿溃烂。排长胡崇舜命令他下来休息,可他坚持不离工地。
晚上,朱明仓手上的伤口一经火烤变得更严重了。但第二天,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继续抡起大锤打眼。手上的伤口被震裂了,流出的鲜血染红了锤头木柄。连长王松海强行让他下工地休息,命令炊事班长看着他。
坐在帐篷里,听着工地上此起彼伏的号子声,朱明仓心里很着急。急中生智,他取出针线,忍着疼痛一针针把伤口缝好,并涂上厚厚的凡士林,对炊事班长说了句“伤口好了,我要上工地”,便一溜烟跑到工地上,一声不响地又干了起来。朱明仓“雪山铁人”的名号由此传开。
为了提前完成任务,官兵昼夜轮流作业,连续进行突击。最终官兵仅用42天就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比任务要求时间缩短了半个多月。后来,中央军委授予连队“风雪高原工程兵好十连”荣誉称号,朱明仓也成为工程兵部队的骄傲。
经过岁月洗礼,“好十连”荣誉室里的一面面荣誉旗帜、一张张泛黄旧照、一件件传家珍宝铸就了官兵的精神高地。在英雄精神指引下,官兵忠诚奉献、坚守高原、甘守艰苦、严守铁纪,圆满完成多项任务。
(推荐整理:张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