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古都南京,因为一个特别的数字紧密相连。
5380,是新疆军区神仙湾哨所的海拔,也是排长罗棕木坚守的雪山阵地。时光辗转至5年前,5380,这些数字也曾是罗棕木驰骋全军数学建模竞赛赛场的“利剑”。边关与冷月,初心与坚守,这些动人的词汇在他身上汇聚。
罗棕木是陆军工程大学毕业学员,在校期间参加了数学建模俱乐部和“悦·读”俱乐部。“军校俱乐部活动就像一束光,点亮了我的青春,培塑了我的军人气质与风骨。”他说。
罗棕木的成长背后,是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创建的“倶乐部+”育人新模式。这种模式构建了技能培训、学术交流、学科竞赛等平台。今天,让我们走进该校俱乐部群,感受军校不一样的美。
有一种美,叫“用数字诠释战场”
金秋十月,某综合演练场火光四射,激战正酣。此刻,陆军某合成旅参谋侯鹏紧盯电脑屏幕,一个个跳动的数字诠释着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
建模,对于应用数学专业的侯鹏来说有着别样意义。时光回到12年前,作为数学建模俱乐部首批成员之一,侯鹏对数学建模的理解为:建模是一种技术,是用另一种定量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语言。
认识世界的道路因数学变得与众不同——
2010年,还是学员的侯鹏,在首届全军数学建模竞赛上和战友用一串时间序列数字解决“某部队空降问题”,获全军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2012年,侯鹏和战友征战西点军校“桑赫斯特军事竞赛”。作为队长,他在第一天出师不利的情况下,全面分析后续项目的难度系数和得分点、竞争对手特点,连夜制订优化方案,最终在近20所军事院校5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夺得两个单项第一、1个单项第二。
2014年和2015年,侯鹏连续两年征战“坦克两项”国际竞赛。身为车长,他带领团队运用数学思维筹划战略战术,让中国战车跑出中国速度……
“参加数学建模俱乐部的经历,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思维理念的变化。”侯鹏说,“这种变化,让我学会定量分析现实现象,用理性的眼光去认识事物本质,用数字去诠释战场。”
“航渡最大配载是多少?侦察、通信、火力等不同模块如何有机组合?风速、流速对海上火炮射击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都与数学息息相关。”今年7月,侯鹏所在部队在某海域开展远距离航渡和火炮试射训练,从作战编组到方案拟制,从计划优化到组织实施……侯鹏密切关注着每一个作战环节,为胜战积累作战数据。
“我们组建数学建模俱乐部,就是想用数字启迪智慧,引导学员在数字的世界里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侯鹏的大学数学启蒙老师毛自森说。
13年前,从地方高校毕业的毛自森,来到军校任教。13年间,他一步步登上全军院校数学授课能力竞赛领奖台,成为军校教员中的佼佼者。
每隔一段时间,侯鹏都会给教员毛自森打电话、发微信,拉家常、聊心得,仿佛志同道合的同龄战友。
采访中,侯鹏提起了一次数学建模俱乐部授课:那是一次定积分概念课,毛教员将辩证唯物主义融入其中。“当时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别样的数学课堂让人感受到数学思维背后的智慧。”侯鹏说。
“如果说,数学之美美在用数字诠释世界,那么军人眼中的数学之美,在于用数字在战场奏出胜战强音。”数学俱乐部教员陈桂东说,学习数学,就是要让学员眼中有光,心怀战场。
有一种美,叫“用诗歌追寻远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尤其是边塞诗,是高原边防某部排长罗棕木的精神伙伴。
罗棕木说自己常常梦回古代疆场,现实中,他和战友们作为守疆卫士,用青春演绎着现实版的《出塞》。
罗棕木是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悦·读”俱乐部首批毕业学员。当年,专业排名靠前的他毅然选择赴边,成为神仙湾哨所的一名排长,常年工作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
“对喀喇昆仑山最初的印象是遥远而高大,自己真正工作在这里才懂得,高大的不仅是喀喇昆仑群山,更是守护在这里的人。”罗棕木说。
“我们常说的上山,就是上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学习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罗棕木,担负着单位工程建设任务。
“行走在雪山,空旷高远,前边没有人,后面没有物,但是放声一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立马满满热血、勇气与能量。”罗棕木说,“重温当年在‘悦·读’俱乐部里与小伙伴们一起品读过的边塞诗,今天的感受更深了。”
今年中秋节,参加完连队联欢会后,罗棕木静静地坐在连队后山。那一刻,边关明月当空照,透亮而清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透过月亮我好像看见了亲人和远方的家。”罗棕木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边防官兵来说,家不仅意味着亲人的微笑,更意味着边关将士身后守护的万家灯火。”
诗,对罗棕木而言,是一道微光,微不足道却绵长温暖,是情志的出口,更是心灵的归宿。
“ 我们‘悦·读’俱乐部下设阅读社、颂雅社、文创社、新闻社、思辨社、戏剧社,搭建学员语言及思维训练、人文精神熏陶及文化素质养成、创造创意创新激发、领导管理组织协调能力锻造的实践平台。”采访中,指导教员胡越说,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员心中埋下人文的种子,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文化素养。
“当兵就要当国家的利刃。课堂上我们学习专业知识,课堂外,俱乐部是我们砺剑的重要实践平台。”罗棕木的学弟钟禹行是导弹工程专业大三学员,说起“悦·读”俱乐部带来的收获,他提到了“颂雅杯”诗歌诵读与创作大赛。
大赛上,钟禹行诵读了《天路行军1950》书中的句子,“这是一本描述解放军解放西藏的书,刚开始看时并没有多大感觉,但一遍遍细读先辈们爬雪山、过草地、蹚冰河的故事后,我读懂了先辈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更读懂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背后的含义。”
有一种美,叫“用语言拥抱世界”
东到日本横须贺,西赴荷兰海牙,目光透过英吉利海峡眺望大不列颠的土地,足迹跨越大半个地球……这是毕业学员曾煜在军校期间用语言丈量世界的距离。
“语言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们与世界对话。”提起外语俱乐部,现任某工程兵大队队长曾煜说,“我的很多战友毕业后都曾赴国外维和,有的还跟随舰队访问全球。在外语俱乐部积淀的语言功底和实践经验,让我们更有底气去拥抱世界。”
拥抱世界需要宽广的国际视野。2016年,曾煜赴荷兰海牙参加欧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15个国家数十名代表围绕“联合反恐行动”开展激烈讨论。大会现场,曾煜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而后结合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各国之间的深化反恐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观点,他的回答赢得各国评委赞许。
“我们搭建外语俱乐部这个平台,就是想培养军校学员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年轻的视角推开国际化的视窗,理解军人的使命与担当。”外语俱乐部指导教员胡明霞说,这个平台促使许多学员审视自身差距,把对世界的思考刻进成长年轮。
读懂世界的目的,是让自己的祖国更美好。曾煜的学弟施昕辰忘不了在国外观看国庆70周年大阅兵时的场景。“走出国门,我代表的是中国军校学员,当时很多外国学员和我们一起观看国庆大阅兵,身处异国他乡,更能体会到祖国强大的自豪感和肩扛的使命责任。”施昕辰说。
“未来的中国军队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军事人才。”基础部主任汪泽焱说,“我们建设学员特色俱乐部群,就是想为学员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拓展学员国际视野,培养学员战略思维。”
金秋金陵,梧桐金黄,又一批新学员踏入了军校校园。阳光透过叶缝洒落在他们身上,他们眼中闪烁着清亮而坚定的光芒。
这是对成长的渴望、对信仰的追求,更是对梦想的希冀。
图①:化学俱乐部学员在开展活动。李俊桥摄
图②:陆军工程大学首届“颂雅杯”诗歌诵读大赛现场。严晓东摄
图③:国际学员周,外语俱乐部学员施昕辰与外军学员交流轻武器装备使用。段 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