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原则是指挥员思考和处理作战问题的基本遵循和依据,“按原则打仗”是兵家要诀。然而,纸上谈兵的典故又告诉我们,不能活用原则也是要打败仗的。未来战争,千变万化的战场情况,使得作战原则的运用变得复杂和难于把握,须根据战场实际,因时因地因敌灵活运用,方能获取作战胜利。
既遵循经典,又与时俱进。作战原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作战的一般规律,包含了夺取作战胜利的通常机理。历史上战功卓著的将帅,大都是以作战原则为指南,去开辟通向胜利的坦途。因此,要打赢战争,指挥员首先要有遵循原则的信念和习惯,熟悉原则、善用原则,尤其是遵循历经战争实践反复验证为正确的经典原则,以此制订和鉴别战略战术、作战方针和计划,正确地处置战场情况,达成作战目的。然而,一切规律都是发展的,作战规律和原则也不例外,作战形态的演变使作战原则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变化发展,甚至淘汰一些原则。这就要求指挥员切莫把既定的作战原则当死板的公式生搬硬套,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依据新的制胜机理和战场客观条件,完善与修正已有作战原则,创新与丰富经典原则运用的新方法,并前瞻预测作战发展,确立、接受与运用新原则,以减少因客观事实发展变化而带来的原则运用偏差和错误。
既全面综合,又区分主次。作战是多要素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作战原则也总是以总和的方式发生作用,每条作战原则均会对作战结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任何忽视都可能影响作战成败。战史上每一个成功战例往往都是指挥员出色地运用一系列作战原则并使之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指挥员须通盘考虑各条原则的作用,力争使作战行动符合全部或大部原则精神。然而,重视全面综合运用作战原则,并不等于“平均用力”。作战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使得每一次作战主要矛盾也不同,而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往往需要重点遵循某一条作战原则,且作战的复杂性导致作战原则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因此,指挥员选择运用作战原则时,既要全面考量使诸原则综合致效,又要审时度势分清主次、合理取舍,把握与运用对赢得作战胜利具有决定意义的原则,如强攻时,往往重点遵守集中力量原则放弃隐蔽突然,袭击时往往为了达成隐蔽突然而不得不放弃集中大量兵力。
既因地制宜,又创设条件。战场客观实际对作战原则运用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作战原则通常基于战场一系列条件发生作用。作战中,指挥员须根据战场敌情、地形、我情等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运用作战原则,方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战场现实条件往往并不能完全适宜作战原则。因此,作战中,指挥员不仅要善于根据战场情况因地制宜地运用作战原则,更要着眼作战目的的达成,在客观条件不能充分满足的情况下,通过改造改变战场条件,努力创设有利于作战原则运用的条件环境,以利于充分发挥某项作战原则的指导作用和决定作用。如为达成快速突击,可将传统的装甲力量配合步兵冲击的做法,改变为单独集中装甲力量实施;为达成集中兵力隐蔽突然原则,可运用佯动、欺骗等战术手段,将敌主力吸引于另一个方向,创设形成局部优势的时间和空间窗口,而后集中兵力突然袭击,一举达成作战目的。
既正向常规,又逆向反常。“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作战原则作为反映作战客观规律的行动指南,无疑对作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纷繁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指挥员首先考虑按原则指示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找到提挈作战的要领,在原则指引下获取作战胜利。然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战场上往往需要把原则这种“静止的战术”同战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指挥员创造性,甚至运用逆向思维,从相反的、对立的角度去思考与运用作战原则。如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尚未结束,毛泽东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我军在数量和武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就指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行跃进式战略进攻,乍一看好像违背了常规的战略进攻相关原则,但恰恰相反的是,这一逆向思维决策,彻底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拉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进程。因此,指挥员在运用作战原则时,应在充分遵循战争规律的基础上,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打破思维惯性的束缚,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原则反其道而行之,常常能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