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本版撷取了党领导下的四路红色铁流在战略转移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以及红军将士不怕流血牺牲、勇于战斗的革命精神。
长征的历史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激励着全军将士汇聚起磅礴力量,在新长征路上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编 者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长征到达陕北的吴起镇。11月初,在甘泉地区同红15军团会师。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下寺湾开会,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同日,西北军委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改为红1军团,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红一方面军以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两军会合,令蒋介石极为震惊,立即令西北“剿总”重新调整“围剿”部署,胁迫东北军组织5个师兵力,首先构成沿葫芦河的东西封锁线,并打通洛川、鄜县、甘泉、延安之间的联络,构成沿洛河的南北封锁线,限制红军向南发展,而后采取南进北堵,逐步向北压缩的战法,企图消灭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
为了打破国民党军“围剿”,毛泽东仔细研究了敌情地形,认为国民党军进攻的关键是构建纵横交错的两道封锁线,而这两道封锁线的中轴线是葫芦河。葫芦河成为敌我双方争取主动、夺取胜利的战略和战役枢纽。
毛泽东与周恩来、彭德怀周密筹划,将首战目标指向沿葫芦河东进的敌第57军,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力争歼灭东进之敌第57军1至2个师,而后各个歼灭,打破敌之“围剿”,并向洛川、中部、宜君、韩城以及关中、陇东一带发展进攻。
为了确保战役胜利,毛泽东等人与红15军团领导反复协商,最终敲定歼敌战场——位于葫芦河中游,陇东通往鄜县、宜川的必经之地直罗镇。11月6日和7日,红1军团进至鄜县西北的秋林子和甘泉西南的老人仓地区;红15军团攻占了直罗镇以东的张村驿、东村等地,扫清了预定作战地区的敌军势力。同时,红15军团第81师继续围攻甘泉城,阻止敌人东进。
11月初,敌第57军到达太白镇后,停滞不前达半个月。红一方面军决定加紧对甘泉之敌的围攻,以造成敌人判断失误,调动第57军东进。国民党西北“剿总”果然上当,即令第57军立即东进。17日,第57军以1个师留守太白镇,主力沿葫芦河向鄜县方向前进。
18日,根据敌情发展,毛泽东在张村驿主持召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做战役动员与部署,确定了战役计划:主力集结待机,红15军团以1个连在阎家村北山担任警戒,与国民党军接触后,节节抵抗,把其先头部队第109师引进直罗镇,然后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两面夹击,求歼敌于直罗镇地区。
19日下午,红1军团进至直罗镇地区。当日晚向毛泽东、彭德怀报告:敌第109师向直罗镇前进,可能会先占领和巩固北山寺北端高地,不太可能长驱直入直罗镇,建议红1军团除以一部分人员进行侦察外,主力继续隐蔽待机。
20日,敌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分三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推进,在担任警戒任务的红军部队节节抗击下,16时进入直罗镇,敌军部及第106、第111师进至黑水寺地区。敌军到达直罗镇、黑水寺后,杀鸡宰羊,大吃大喝,疏于戒备。
红一方面军决定抓住有利战机,集中两个军团的优势兵力,求歼该敌于直罗镇地区。
20日夜,红1、红15军团分别由待机地域向直罗镇开进,并将进入直罗镇的敌第109师包围。21日,发起直罗镇战役。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发起猛攻。激战至14时许,该敌大部被歼,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退入镇东南的土围内,固守待援。此时,东西两路国民党援军迫近直罗镇。红一方面军遂以少数兵力围困第109师残部和阻击由鄜县西援的第117师,主力向西迎击由黑水寺向直罗镇增援的第106、第111师。该两师被阻击后,因惧怕被歼,于23日下午沿葫芦河西撤。红军冒雪跟踪追击,在张家湾至羊角台途中,歼第106师1个团,敌余部退回太白镇。西援的第117师遭红军阻击后,退回鄜县县城。23日午夜,被红军围困于直罗镇土围子的第109师残部待援无望,开始突围,红军立即发起追击,全歼残敌。
直罗镇战役,红一方面军共歼敌1个师又1个团,毙敌1000余人,俘敌5300余人,缴枪3500余支。这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苏区的巩固与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正如毛泽东后来评价说:“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上图:红15军团庆祝直罗镇战役胜利大会合影。资料图片
下图:《奠基礼——欢庆直罗镇大捷》(油画)刘文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