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藏族同胞普天同庆的日子,91岁的尕布藏端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思绪慢慢被拉回到70年前那段艰辛难忘的岁月。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张国华将军率领18军从四川入藏。与此同时,18军独立支队也从青海出发进入西藏,尕布藏就是其中一员……
一
8月是青藏高原最美的时节,道路两旁阡陌纵横、青稞嫩绿、油菜金黄,山坡上羊群在远处雪山的辉映下宛如一幅水墨画,长长的行军队伍在画上游走,这样的美景让尕布藏心旷神怡。
一路向西,翻过日月山、跨过倒淌河、绕过青海湖,途经茶卡、都兰,尕布藏一行到达入藏的集结地——海西香日德。随后,独立支队的其他人也陆续到达。一时间,这个只有60多户人家的小镇涌入数千人,还有数不清的骡马和骆驼,安静的草原一下子喧闹起来。8月22日,独立支队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向西藏进军誓师大会。虽然不少同志第一次踏上高原,但大家群情激昂,面对即将到来的艰难行程,都铆足了劲。
誓师大会的场景曾无数次出现在尕布藏的梦里,共产党改变了他的命运,也将改变整个高原。
出发第10天,海拔5200多米的诺木岗横亘在独立支队面前。官兵中有不少人头痛胸闷、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有的甚至昏倒了。他们第一次感受到高原的凶险。尕布藏跑前跑后,为身体虚弱的战友背弹扛枪,有时还会搀扶着他们前行。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高原天气的真实写照。昆仑山、唐古拉山等众多山系横穿其中,地势险峻、气候复杂。尕布藏所在的先遣队主要负责探路,在这荒芜浩瀚的高原戈壁,他们踏下的每个脚印都可能是人类在此的第一个足迹。
长达数百公里的路程,先是水陆难分的沼泽地带。深浅莫测的淤泥让人心惊胆寒,连骡马都感觉到了危险,任凭如何驱使也不愿向前一步。“党挑选我进独立支队,就是因为我从小在草原长大,现在是我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尕布藏边说边踏进沼泽。浅泥没膝、深则及腰,每前进一步都要消耗大量体力。每天行军,也只能走30公里。然而更加凶险的还在前方,远处那一汪汪积水就像一个个水盆,上面一汪清水,下方却是深深的淤泥,一旦陷入,几乎没有生还可能。窄窄的土埂将“盆”与“盆”分割,战士们只能小心翼翼沿着土埂迂回前进。
二
走出星宿海的时候,许多人的双腿严重浮肿,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更要命的是骆驼损失了好几十头。在高原,没有运输工具,行进更加困难。
庆幸的是,前方就是曲麻莱县的嘉庆松多,这是独立支队行军近一个月来遇到的第一个藏族牧民聚居区。“金珠玛米”的到来,让这个与世隔绝的高原小村顿时热闹起来。
经过短暂休整,独立支队重新踏上征程,向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挺进。按照藏族习惯,牧民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
一到河边,尕布藏顿时傻了眼,只见河水暴涨,浊浪翻滚,与先前来探路见到的场景截然不同。他们遇上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河水又宽又急,一时难以强渡。经过紧急商议,司令员范明和政委慕生忠决定暂时在河边安顿下来,待河水下落再想办法过河。然而一连3天,河水不降反涨,让久经战阵的两位老兵日夜难眠。“不能一直这样等下去,兵分两路,第一大队利用牛皮筏子强渡,另一路由尕布藏带队到上游寻找渡口。”范明最终定下决心。
呼呼的北风掀起半人多高的水浪,牛皮筏子就像树叶一样在河里忽上忽下。第一大队政委刘旭初和4名战士手握桨板,拼命向前划行,岸边的每个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只牛皮筏子最多载重300公斤,总共也就十几只,相对于众多的人员物资真是杯水车薪。让范明稍感安慰的是,尕布藏在上游50公里处,找到一个河水较浅的地方可以涉渡。
9月的通天河,风雪交加。60米左右宽的渡口,虽然最深处只有1.2米,但湍急的水流泛着冰碴不停翻滚,让人望而生畏。喝下两口烧酒,腰间系上绳子,尕布藏第一个跳进河里。其他同志也纷纷下河,寒冷直击骨髓,身体就像被电击一样瞬间麻木。有的同志还没到对岸就全身冻僵,被无情的河水吞噬。辛烈火、刘益民、吴帮英……15个日日夜夜,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就这样消失。这次渡河,8名同志牺牲,150多头牲畜被冲走。当最后一批部队安全过河,尕布藏累得瘫倒在地上。
三
“唐古拉山挨着天,人过气难喘,马过要下鞍。冰封雪裹天地寒,只有雄鹰不怕难。”有这样一支歌谣在藏族群众中流传,足见唐古拉山的凶险。
凌晨5点,伴随着太阳从天边升起,湛蓝的天空像被水洗过一样没有一点杂质。万道光芒照耀着冰雪覆盖的唐古拉山,越发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战士们还没来得及欣赏美景,严酷的考验已悄然而至。身上的棉衣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风中,犹如一层薄纸,那么不堪一击;平时再简单不过的呼吸,此刻也变得相当困难;厚厚的积雪踩上去就像踩在棉花上,每一步都要挣扎着前进;山上无法安营扎寨,只能在雪地宿营……
“尕娃,快醒醒!”恍惚中,倒在雪地上的尕布藏好像听到刘国福大伯的呼喊。刘国福曾是一名身受重伤的西路军战士,被尕布藏一家救下。从刘国福口中尕布藏第一次听说了共产党,知道有一支为人民打天下的军队。尕布藏离开家的那一刻,共产党就成为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
中国人把黄河比作母亲。在尕布藏心中,共产党就是母亲。
那段日子,每天都有官兵倒下,战友们只能含泪将他们埋在路旁。经过7天7夜的生死搏斗,这条雪线终于被征服,筋疲力尽的官兵进入拉萨的门户黑河地区。
黑河是西藏北部最大的城镇。由于国民党长期的反动宣传,当地官员对解放军很不友好。尕布藏和先遣队队长卫志毅、政委刘星汉一起向当地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政策,逐一走访开展统战工作,最终消除了人们的顾虑。
那一天,黑河牧民群众穿着节日盛装,热烈欢迎独立支队。以五星红旗、八一军旗和毛主席像为先导的骑兵队伍威武雄壮,浩浩荡荡开进黑河市区。在黑河休整的10天时间,电影队放映电影、医疗队开展义诊活动、文工队进行文艺演出,会藏语的官兵纷纷走上街头,向群众散发画报、领袖章……独立支队的官兵就像播种机,走到哪里,哪里就开遍军民一致、民族团结之花。
“金珠玛米呀古都(解放军好)!”那段时间,藏族群众见了支队官兵都会竖起大拇指。
支队官兵离开黑河,一路向南。穿过当雄、羊八井,经过3个多月的艰难跋涉,11月27日,独立支队终于在拉萨郊外与18军主力胜利会师。
70年过去了,青藏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军队也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前不久,西藏军区某陆航旅一架架战机从唐古拉山口呼啸而过,这个曾横亘在尕布藏和战友面前的死亡地带,已经成了人民军队驰骋的练兵场。那震天的飞机轰鸣声,是对长眠于进藏路上的革命先辈的告慰,也是新时代官兵唱响的强军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