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在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及工程全系统综合评估后,工程将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空间站建造阶段共规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包括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将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进行舱段转位,中国将在2022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是该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六大不同: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体运行。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号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林西强说,载人航天作为有人参与的航天探索活动,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蕴含着得天独厚、极为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总结和发展载人航天科普工作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此次任务中,工程总体策划了更加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航天员王亚平将为大家带来“太空授课”第二课。
天和核心舱自4月29日发射入轨以来,相继与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及天舟三号完成了交会对接及推进剂补加等相关工作,支持航天员乘组实现了3个月在轨驻留和两次出舱活动,核心舱半年以来稳定在轨运行、功能性能正常、设备状态良好。
核心舱入轨后17天内完成了柔性太阳翼控制、机械臂爬行与辨识等39项测试项目;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与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后完成了供电并网、后向推进剂补加等5项测试;神舟十二号乘组安全返回后,进行了电推进功能和前向推进剂补加等2项功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天和核心舱满足功能性能指标要求,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良好,已做好了迎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各项准备。
林西强表示,载人航天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国际航天组织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对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展开国际合作,中国持欢迎态度。
林西强说,航天员是人类派往外层空间的使节,希望各国有关部门和机构能及时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发布的有关信息,在航天器执行轨道机动时注意规避,共同维护太空秩序,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本报酒泉10月14日电)
上图:10月14日,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乘组航天员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 穆瑞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