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谢一、李俊报道:某野外演训场上,红蓝对抗进入胶着状态。一阵猛烈炮火袭击后,分类后送组和救治组迅速前出转运“伤员”……9月中旬,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野战医疗队赴空军军医大学某训练基地,参与机动卫勤力量跨区基地化训练考核、紧急空运后送等演训任务,全面检验打仗型卫勤建设水平。
该中心野战医疗队曾参加汶川抗震救灾、东盟防长扩大会军事医学联演伴随保障等重大任务。随着卫勤保障日益紧贴实战需求,该中心党委意识到,为满足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需要,构建打仗型卫勤人才梯队迫在眉睫。为此,结合此次跨区基地化训练考核,该中心按照“懂卫勤、能战救”目标要求,对照训练大纲和检验评估标准,针对战备等级转换、组织行军输送、医疗救治、转移撤收等不同阶段,逐环节逐要素展开专攻精练。
该中心将传统编组模式转变为轮训轮换的覆盖式编组模式,按计划组织军人、文职人员分批轮训,重点向没有参演参训经验的年轻队员倾斜。在保证野战医疗队骨干队伍稳定基础上,探索推行岗位轮换,确保全员具备遂行野战医疗救护和空运卫勤保障任务能力。与此同时,他们围绕组织宿营、警戒防卫、批量伤员救治、前接后送等流程展开红蓝对抗。
夜间微光环境下进行手术实验、练习使用负压隔离帐篷和相关设备、传授野外条件下伪装防护技巧经验……野战医疗队指挥组组长沈炜告诉笔者,在此次跨区演训的多特情锤炼下,野战医疗队先后完成10余个课目连贯考核,战场救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