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实习学员的车安静地前往目的地,学员们轻声交谈着,这些00后学员的期盼与不安溢于言表。
看着他们,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想起当年笔记本的扉页上两行热切而坚定的字迹:“立马横刀,剑指重霄干云气;抚琴吟歌,书卷翰墨醉笔香。”
9年前,带着这句自勉的话,我迈入国防科技大学。我曾在月落虫静的长寂中站岗执勤,也曾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苦读不眠。
到部队实习时,我带着和他们同样的期待与担忧度过了那段回味悠长的日子。犹记得临别前夕,我们和部队官兵促膝长谈,说起未来,说起远方,说起这副肩章的重量,似乎每个人的眼中都亮着星光。
军校的生活繁忙而充实,毕业留校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学校关于“教员部队行”活动的通知,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就这样迎来了自己的又一次实习。
长期在院校里工作,让我充满不安:“为战而研、为战育人”如何在工作中落到实处?部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装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剑与书究竟该如何合二为一?我想要到部队的训练场上找到答案。
列车的一声长鸣将我从沉思中拉回,目的地到了。学员们早已背起背囊,跃跃欲试又有些惴惴不安。
部队列装的新装备让我大开眼界,官兵们的技术素养令我赞叹。一次,我正和一名排长就院校提供装备技术支持的问题进行交流。一旁的一名士官凑过来说:“教员,这东西我摸了快10年了,也有些问题不知道能不能聊聊?”讨论引来了更多人,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次单独的对话成了一场热烈的交流座谈会。
官兵们的观点实际而具体,总能切中要害,大家不经意间流露的不满令我不禁汗颜。“装备越来越先进了,不过操作起来越来越麻烦了。有的功能很不实用……”原来,我们在科研中常常刻意添加的许多自鸣得意的小功能,却给使用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更让装备的可靠性打了折扣。
如何使装备好用、易用,才是装备研发者的立身之本。交流中,一座沟通的桥梁悄然建立,使用者的意见与研发者的反思在此交汇。
实习即将结束,学员们和官兵们相互道别,他们的眼睛里,闪耀着多年前我曾见过的光彩。这是知识与技能碰撞融合带来的自信之光,这是对未来、对梦想更加坚定的信念之光。而我,也在实习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部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科研的目标。
返程中,我翻阅着实习笔记不胜欣喜。未来,它将指引我的教学科研更加贴近部队、贴近实战,让我的知识成为服务部队打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