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的一天,我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前,有一幅珍贵照片映入我的眼帘。这是张6位志愿军老兵在青铜雕塑《为了和平》落成仪式上的合影,背景是鸭绿江断桥边。照片中有5位我熟悉的前辈,其中最熟悉的莫过于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马玉祥。那段描写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一
那是20世纪90年代,我因工作关系与马玉祥见面机会很多。他喜欢叫我“小刘”,我称他“马叔叔”。我印象中的马玉祥,依旧是魏巍笔下那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最可爱的人。1999年10月,我曾陪同马玉祥到北京探访作家魏巍。一路上,马玉祥很兴奋,讲起他与魏巍在朝鲜战场上的相识。
1951年1月的一天,马玉祥与魏巍相识在朝鲜汉江北岸的小山坡上。那年马玉祥21岁,魏巍年长他10岁。他们讲到残酷的松骨峰阻击战,第38军112师335团为追歼南逃敌军先敌一步赶到松骨峰。马玉祥所在3连抢占了松骨峰北侧无名高地,以百人之力,将敌军几个师阻击在山下10多个小时,为主力部队赶上来争取了宝贵时间。“了不起,38军了不起,3连了不起!”魏巍说,“我当时就听说过你,你原来是炮兵连的,就为了打敌人调到步兵连,说真刀真枪地干过瘾。”“是啊,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解恨!”马玉祥又说,“3连是个英雄的连队,来到3连是我的幸运。”
一番交谈,魏巍便喜欢上了这个来自黑土地的小伙子。他端详着马玉祥憨厚的红脸膛问:“小马,你是党员吗?”
“是呀,”马玉祥自豪地说,“我有两年党龄了。”“好啊,那我们就是战友加同志了。”魏巍紧紧拉着他的手说。
那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相识。谁又能想到,朝鲜战场一别就是36年。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魏巍在38军驻地得知了马玉祥的下落,便寄去《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并题写了“光荣事业的创造者马玉祥同志留念”。1987年4月,马玉祥到安阳参观考察,途经北京时专程看望了魏巍。1988年8月,魏巍受邀去马玉祥所在的城市参加活动,也特意去马玉祥家“串门”。从此,两家人你来我往,如同走亲戚。
二
在世纪之交的最后一个金秋,两个老战友又重逢了。马玉祥一进魏巍的家门就大声说:“老哥,我们看你来了!”“好极了,好极了!”魏巍边说边拉着马玉祥的手坐到沙发上。魏巍对马玉祥说:“9月27日,我去了阅兵村,到了你曾经的部队。我把咱们几个人在哈尔滨拍的照片拿出来,给他们一个一个做了介绍,还特别提到你在离休后办起‘家庭活动站’,继续发挥余热的事儿。他们都希望你抽时间回部队看看!”马玉祥点头说:“要去看看的!”
魏巍转过头对我说:“老马还保持着老英雄的品质和雷锋的风格啊!他自己从不张扬,他的英雄事迹,家乡人过去不知道,现在都知道了。”
“谁叫我是共产党员呢。”马玉祥坦诚地说,“我不能忘记,17岁那年要不是党收留了我,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生命是党给的。从19岁入党的那天起,我就想,我要把自己的生命还给党,要真还,不要假还!”
马玉祥的肺腑之言深深打动了我。在回去的路上,我就这个话题和他聊起来。他告诉我,他老家在山东莱州府昌邑县,当年家里穷,为了活命,爷爷领着家人闯关东来到了松嫩平原上的青冈县七排九村。
“那会儿苦啊。”马玉祥说,“我10岁那年,姥姥扯了几尺蓝布,一针一线给我缝了一件裤衩,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件新衣服,穿上乐得合不拢嘴,屋里屋外、院前院后不住脚地走,只希望让人看到我穿上新衣服了。”
马玉祥16岁那年冬天,家乡来了共产党和土改工作队。马玉祥家分了5垧地、两间房和一匹马。
“5垧地,好大一片呀!我学着爸爸捧起脚下的黑土闻了又闻,好香啊!”马玉祥感慨地对我说,“我至今还记着父亲的话,咱家祖祖辈辈都是扛活的,现在有了地,有了房,都托共产党的福,咱翻身了可不能忘了共产党。”
17岁那年秋天,马玉祥在井边摇着辘轳打水,迎面走来3个当兵的。“小兄弟,打水呀,我帮你摇吧。”一个战士将步枪交给同伴,攥住辘轳把儿就摇了起来。两桶水打满了,马玉祥拿起扁担却没有走,羡慕地看着他们那身灰军装,说:“你们是路过?”战士告诉他:“队伍马上要上前线了,国民党军扬言要打回来,说要反攻倒算。”
“啥是反攻倒算?”马玉祥不懂。战士问他分到地和房子了吗?他说:“分了,我家分了5垧地、两间房,还有一匹大白马呢。”战士告诉他,国民党军若打回来,你家分的地和房子还要给地主老财。马玉祥急了,说:“那可不行,我和他们拼了。”就这样,马玉祥告别了父母,走进了共产党的队伍。他们村还有几个青年应征入伍,乡亲们给他们戴上大红花,敲锣打鼓吹着喇叭,把他们送到了镇上。
“那年秋天,我们青冈县有1000多人当了兵,组建了新兵10团。”马玉祥说,“从入伍那天起,我就把生命交给党了,是党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走进革命队伍,我才真正长大了。”
三
回到宾馆,马玉祥依然在兴奋中。晚上,他讲起他入党的故事。马玉祥参军不久,东北民主联军就改为东北野战军。马玉祥所在连队被编为1纵队1师炮兵2连。辽沈战役后,有一天,马玉祥在沈阳铁西区执勤,一个人就抓了20多个逃窜的国民党军俘虏。连长夸他胆大心细。他腼腆地说:“连长,连里的党员,每次打仗都冲在前头,我是向他们学的。”连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小马啊,好好干,你也会入党的。”
马玉祥把连长的话记在心里。不久,部队离开沈阳,奔向山海关,向华北挺进。马玉祥每到一处,放下行李就帮着房东提水劈柴,拾掇院落。大伯大娘都乐得合不拢嘴,说还是共产党的军队好。马玉祥虽说还不是党员,听了这话心里也美滋滋的。解放天津时,马玉祥往返奔波运送炮弹,背着几十斤重的炮弹,一口气能跑上一里多路,累了就趴地上喘口气,气喘匀了爬起来再跑。他心里有个信念,要入党就要做出个党员的样子来。
平津战役胜利后,在部队挥师南下的路上,马玉祥实现了他的愿望,光荣地站在党旗下宣誓。那天晚上,他激动得一晚上都睡不着,悄悄走到外面,望着众星拱月的夜空想:“我从今天起就是党员了,我一定要对得起这个称号。”
1949年10月初,马玉祥和战友们行军到了湖南,队伍里传来新中国诞生的喜讯。他们蹦啊、跳啊,兴奋极了。当晚,连队在长沙城西宿营,连长和指导员向战士们通报了国内形势,讲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说到长沙的陈明仁、程潜也准备起义了。
“我当时想,用不了多久全国都要解放了,从此可以过上和平安稳的日子了。”马玉祥说,“谁承想还不到一年,美国人纠集的‘联合国军’就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毛主席一声令下,我所在的部队迅速拉到辽宁铁岭待命。作为党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责无旁贷。1950年10月,我又跟随38军第一批来到了朝鲜战场。”
那天,我听马玉祥讲得最有分量的一句话就是,“我要把自己的生命还给党,要真还,不要假还”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马玉祥从17岁入伍到78岁去世,一生都在为崇高的信仰而奋斗,因而他的生命不死,精神常在。60多年间,他用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情操,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共产党员永远都要走在时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