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抵达心灵之路


■王晨光 林梓栋

“边防行”小分队队员与官兵互动场景。
汪 璨摄

连日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组织“边防行”小分队,赴西藏边防一线和驻训点位开展慰问演出,真情服务边防官兵。

首场演出,小分队来到驻墨脱县某“戍边模范营”。他们将一个个强军故事搬上舞台,把党史教育内容写进歌里,把对战斗精神的礼赞融进舞蹈,将一批富有边防部队特色的鲜活作品呈现给边防战友,点燃了边防官兵的激情。情景讲述《背女进藏》再现了当年18军军长张国华带着女儿誓师进藏的动人故事。源于真实生活的小品《夜深人未静》,用一段因呼噜声引发的误会,巧妙呈现妻子对丈夫戍边的支持,让官兵笑中带泪。

离基层越近,离兵心越近。队员们与官兵手拉手共舞、肩并肩歌唱,成为巡演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初到边防的队员包恩林对这里的“舞台”印象深刻:有的“舞台”是在野战帐篷里,有的“舞台”是在半山腰稍微平整的瓦砾堆上,有的“舞台”隐藏在峡谷密林里……“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站在这样的简易舞台上,包恩林为戍边官兵深情唱响《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激昂的旋律回荡在高原,也回荡在官兵心间。

清晨,队员们穿过浓雾,沿着山边的967级台阶,向驻守在“云中哨卡”的“张福林班”进发。“他,守卫在祖国边防;他,今晚犹如雕像……”队员张皓茹作战靴上糊满黄泥,脸上蒸腾着热气,为在这里长期值守的战士深情献唱。

迢迢为兵路,浓浓边关情。在海拔4100米、一个被官兵形象地称为“老虎嘴”的地方,队员们沿着陡峻的山路上山慰问。“条件越差,越说明战士们需要我们的演出!”队员张梓钰说。临别时,当得知手中的鲜花是战友们爬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亲手采摘而来的,张梓钰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为兵服务,不能落下一人”,无论是驻训点位,还是海拔5100多米的哨所,只要有官兵在的地方,就是队员们为兵服务的地方。最忙的时候,他们一天要演出5场。每场演出都有官兵因故错过观演,队员们便利用休息时间,自发地走到他们身边,为哨兵、病号和炊事员加演“专场音乐会”。

歌声或许是抵达心灵最近的路。队员陈茜说出了队员们的心声:“战士的笑容,是留给我最温暖、最实在的幸福。”

当小分队来到某边防营,队员们一眼就认出了被称为“巡逻王”的营长杨祥国。篝火旁,大家与杨祥国等官兵围坐一起,从一张张透着高原红的黝黑脸庞上感悟奉献与坚守,从一个个撼人心魄的巡逻故事里品味边防军人的血性与情怀。这些感悟终将融化在队员们一串串为兵服务的脚印中,让他们走得更加踏实坚定。

“前进吧,我们的脚步,复兴强盛不可阻挡。战歌为胜利唱响!”当大家共同唱起《战歌为胜利唱响》,意味着演出即将画上句号。“你们什么时候再来?”依依惜别之时,听到战友们的这句话,队员们总是心生感动。他们深知,这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待。“我们还会再来,这是我们的承诺。”据了解,该学院“边防行”活动已连续开展8年,队员们的足迹遍布黑龙江、云南、西藏等地的边防一线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