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由“携礼莫入”谈严于律己


■尹义高

●严于律己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它不仅体现在公开活动、有人监督的场合,也体现在远离组织、无人监督的时候

“导弹司令”杨业功“携礼莫入”的故事广为人知。1987年10月,杨业功走上旅长岗位。为了约束自己、告诫别人,他写下“携礼莫入”四个字贴在自家门楣上。有人以为这只是做样子,便提着礼物贸然敲开了杨业功家门,没想到却挨了一顿批评,被拒之门外。杨业功曾说:“从来败军多骄奢,自古为将廉生威。古往今来,你见过贪官带兵能打胜仗的吗?”身为军队党员领导干部,杨业功毕生廉洁自律,终生勤俭朴素,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严于律己的品德和风范。

严于律己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在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上,有无数像杨业功这样严于律己的优秀共产党员。开国大将许光达曾说:“一个共产党人,一个革命者,工作上要高标准,生活上要低标准。在物质享受方面孜孜以求,不配干革命事业。”我们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最可靠、最持久的支持,赢得事业最辉煌、最伟大的成就,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慎独慎微、处处律己守正,以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形象,增进了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累积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从而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严于律己是一种修养、一种自觉,它不仅体现在公开活动、有人监督的场合,也体现在远离组织、无人监督的时候。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先辈即便在与组织失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1935年初,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在苏区领导游击斗争时,与组织失去联系。为了躲避敌人搜捕,他带着组织让他保管的13根金条和一些银元首饰,沿途乞讨,忍饥挨饿,秘密寻党。腰缠万贯却乞讨糊口,艰难度日也不动公款,这其中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彰显出严于律己的品格。作为党员干部,应强化自律意识,特别是在私底下、无人时,更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如此方能“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严于律己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正所谓,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的人,往往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草帽书记”杨善洲曾说:“共产党人什么困难都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这个“怕”,就是严格自律的动力。因为“怕”,就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占公家一点便宜,把“后门”关得紧紧的,不因人情和私谊影响公事。历史和实践证明,对党和人民心存敬畏,就能形成严于律己的主动自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须时刻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分清公私和是非界限,守住法规和道德底线,知道哪些事能办,哪些事不能办,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严于律己就要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一个人在小事小节上过得了关,在大事大节上才能过得硬。一年秋天,有两名领导干部到陈云的住所汇报工作,临别时请陈云留下他们带来的两盒葡萄,陈云坚持不收。对方恳切地说:“这不是送礼,只是让您尝尝。”陈云说:“我吃十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这种严格自律作风,令人感怀。点滴小事照见的正是共产党人严于律己、慎微慎始的崇高品格。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拒腐蚀、永不沾的好传统不能丢。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不因“微腐败”而违规逾矩,不因“小意思”而放松警惕,努力在谨小慎微中修身自律,锻造金刚不坏之身。

严于律己就要勤于自省、不断修炼。一个人能否严于律己,最大的障碍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但正因其难,就非下苦功夫不可。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周恩来经常与“我的修养要则”对表,陈毅要“中夜尝自省”,焦裕禄对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常过电影”。实践告诉我们,严于律己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应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检身若不及”,把修身律己当成一辈子的事,在经常自警自省中,发现缺点不足,勤加修炼改进。

今天,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面临的挑战、压力、考验不会少,只有不断加强党史学习和实践锻炼,自觉把严于律己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日常生活严起,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永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