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茂琦(本报助理编辑):高满航的长篇小说《爸爸星》(新蕾出版社2021年6月)书写了一个现代版的军爸与军娃间的寓言。什么是“爸爸星”呢?是主人公黄斌“和战友们为黄豆放飞的,也是为所有孩子放飞的”星星。“爸爸星”这个词语极富寓意和想象力,好似一幅描绘火箭军部队夜间演习场景的儿童画,在夸张变形中透露出孩子的心声。在火箭军军官黄斌看来,他必须扛起军人的使命和担当,为儿子黄豆和其他孩子撑起一片和平安宁的天空。但在黄豆看来,爸爸像从地上飞向云端的星星,虽然新奇美丽,却也只能隔着山河遥望。孩子的语词看似稚拙,却有无穷的韵味,往往能震撼成年人的心灵和思想,启人深思。
小说中,在黄豆3岁的时候,黄斌问黄豆想要什么礼物?黄豆起身,伸出小手指向天空说,我要星星。入伍多年,黄斌很理解军人这个称呼背后的艰辛,孩子与父亲的感情也需要培养。父亲何尝不想摘下闪闪发亮的星星,满足孩子愿望。但生活中看似触手可及的事情,在军人家庭中有时竟像摘星那么难以实现。
“黄斌在部队,黄豆便在他的想象中成长。”这是多少军人家庭的真实写照。当无法满足黄豆的愿望时,黄斌就想,这也算是对黄豆的一次挫折教育吧。人的一生总有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总要经受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跨越的过程。
故事如果只写到这个层面,只是在诉说军人家庭的困难,那么主人公也只是一个姓名不同的“回家少”的人。作者显然意识到,思考不能止步于此。从这个基本的故事出发,作者笔锋一转,把笔力集中在军人家庭的幸福与荣光。学校组织到黄斌所在的导弹旅参观,在爸爸同事的介绍中,黄豆重新认识了爸爸黄斌,弄懂了黄斌一次次不辞而别和突然失踪。还有一次,黄斌参加国庆阅兵,黄豆和妈妈在电视机上看到了黄斌,爸爸也成为同学敬佩和仰慕的“明星”,这些都让黄豆感受到了爸爸作为军人的崇高,知道了爸爸是个英雄。
值得指出的是,军人为强军事业可以奉献青春乃至生命,但这绝不会削弱他们对亲人的爱。作者深情地写道:“爸爸星犹如种子,早已孕育在黄豆五彩斑斓的梦里。”做爸爸的责任,不仅有对儿子的陪伴,还必须给儿子树立一个榜样。在这一点上,黄斌是幸福的。他像“爸爸星”一样耀眼,点亮了黄豆生活和前行的路。
从文本结构上看,作者也是匠心独运。小说不仅从黄斌的角度记叙儿子的成长,而且还从黄豆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和理解爸爸,父亲眼中的黄豆与黄豆眼中的父亲依次展开。在书中,读者既看到了黄斌“有任务”时的苦衷,也能理解黄豆在愿望频频落空时的失落。视角的交替变换,既在章节之间构成了父子的情感对话,也让故事更有悬念。
不过,视角变化和代入的前提是,作者必须无限贴近孩子的思维世界,去构思父子间的交流。书中记叙了黄斌一次回家时的场景:黄斌以为黄豆在想爸爸,见了面肯定亲得不行。可当他放下行李试图抱黄豆的时候,黄豆却转身想跑,看甩不脱黄斌,竟“哇哇”哭了起来。这个细节刻画得极为准确,孩子不可能会思念陌生的“爸爸”。写小说也不能失真。
小说中虽然没有撼人心魄的英雄壮举,却有很多动人的细节。比如,在洞库里密闭生存期间,每天都看不见太阳。某天,一个老兵“升起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其实是一幅画着太阳的画。作者写道:“那个老兵班长不是第一个升太阳的人,就像这个老兵也不是最后一个……”
鹿永国(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研究生):《爸爸星》是一本“献给孩子们”的书。高满航因在给女儿挑选暑期读物时不满于类似书中英雄主义的缺失,于是在《爸爸星》中寄托了自己的文学理想和对孩子的期许与爱。
小说中,黄斌与黄豆的父子关系在当代军人家庭中很有代表性。结尾处,黄斌在昏迷中迟迟没有醒来。我们理解作者不忍让黄斌死去的善意,但这又何尝不是在婉转表达军人的牺牲,暗示军人的子女也需要在离别中学会成长?所以,《爸爸星》是献给孩子的一份礼物,也是军人父母写给军娃的一封意味深长的家书。
小说中,许多官兵手皴裂、脚冻肿、脖子和后背的皮脱一层长一层是日常状态。他们将根深深扎在军营里,不讲条件地完成任务,直到退役。作者高满航钻过“山清水秀,一住就够”的密林,翻过“远远望去并不怎么高,到了跟前才看出它的高大”的山头,也蹚过“在河道里冲撞石头的格外响亮”的流水。这些体验让作者明白,正是无数火箭军官兵的“无名”,铸就了大国重器的“有名”。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如此,《爸爸星》又不仅仅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更是写给像主人公黄斌一样默默坚守的火箭军官兵,写给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的。为此,《爸爸星》选择了交叉叙事的方式,通过不同视角将同一事件进行多面展现,使得故事更加立体,带领读者以多重视角解读黄斌乃至理解新时代革命军人。
还需要提及的是,叙事简洁是此书的一大特点。当黄豆指着导弹发射时留在天上的尾焰,问是不是星星的时候,作者没有进行煽情处理,而是让黄斌直接说出那是“爸爸星”。叙事上主动留白、刻意平淡,反而让简洁的文本有了丰厚的意味。
《爸爸星》中的军嫂于丽颖从未流露一句埋怨,更多的是义无反顾地支持和理解。她把担忧化为润物无声的关爱,默默照顾着黄豆与家庭,平静而有力量。文中对于丽颖着墨不多,但现实中这样的军嫂却有很多。尽管于丽颖在与黄斌恋爱时,也有过不解和挣扎,但最终跟随黄斌奔赴军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爸爸星》也是写给军属尤其是写给军嫂的一份告白。
《爸爸星》让我们认识了在群山掩映中铸造强军利剑的那些平凡英雄。他们沉默着,用忠诚与血性守护着大国重器,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才是厚重的人生与英雄的情怀。
张成旺(北部战区海军某旅干事):《爸爸星》为读者呈现了和平时期军队、军人的真实样子。高满航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基层部队担任新闻干事。在他的采访记忆里,像小说主人公黄斌这样默默坚守在高山密林间的火箭军官兵太多太多。黄斌面临的问题、遇到的困难、承受的误解等,也是很多军人尤其是常年奔波在任务一线的官兵不得不面对的。他们怀揣家国天下的坚定理想,无私无畏、默默奉献,以血肉之躯筑起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钢铁长城。他们是英雄主义的忠实践行者。
小说直击心灵的细节有很多。比如,黄斌形象地将导弹比喻为飞上天的“爸爸星”,那一晚给黄豆留下了深刻印象。黄斌与黄豆用“门门90分”换取第二次看“爸爸星”这一约定,激发了黄豆努力学习的热情和决心,也牵动着后续事件的发生。“爸爸星”既是小说的文眼,也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更隐喻着新时代革命军人对国家和平安宁与人民幸福安康的守护。
“我无名国有名,以无名铸威名”是小说中一位退伍老兵离开军营前留下的话,体现出一位普通老兵对军营的无限眷恋和满腔爱国热忱。小说结尾处,黄斌积劳成疾,昏迷不醒。如此开放式的结尾,作者是有深意的。作者给孩子们讲述身边的英雄故事,在告诉他们真实的部队、军人生活的同时,也希望他们永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爸爸星》是一粒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孕育家国天下、宏阔理想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勇敢坚强地健康成长。这也是军旅文学的一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