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打破顽固的工作陋习


■牟  爽

一名指导员谈起任职体会,对日常围绕计划、教案、会议记录、要事日志、学习笔记等“补本—迎检—补本—迎检”的工作状态深感无奈,笔者遇到的其他基层干部也有同样的苦恼。

在不断强调为基层减负、戒除过度留痕的当下,为什么在一些单位,翻本子、查笔记、考背记依然是检查调研、指导帮建的惯用“抓手”,“工作干得好不如本子记得好”仍是基层干部不得不承受之痛?

要知道,这种陈旧低效的工作指导方式和让人难以信服的评价标准,正在深深侵害基层干部的身心、影响他们的干劲。

近年来,很多通知整改文件都对解决过度留痕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大纲》也明确规定,党委机关“不得为了迎检迎考要求基层补教育笔记、补登记统计,不得简单用工作痕迹来评判工作”。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单位仍然不能按章办事纠治彻底,各种“浅表式落实”“敷衍式落实”屡见不鲜。

一套顽固的工作习惯背后,通常是一套顽固的思想方法。而一个人的思想方法加以革新不难,所有人的思想方法能够革新就难了。拿整治“痕迹主义”这件工作来说,正如基层干部所言,“即使10个检查组没有看本本,但只要有一个检查组要看,这就不是连队主官所能承担得起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基层干部从“痕迹主义”的怪圈里走不出来,抓建基层、投入练兵备战的精力受到牵扯。

诚然,新习惯的养成难,但在此之前重要的还是旧习惯的破除。而旧习惯的破除,首先在于旧的思想方法的破除。那谁首先来“破”、首先来“立”就成为一个问题。

每当说起“痕迹主义”的问题,往往归因最终都会落到一句话上——“屋漏在下,止之在上”。这种将责任完全归于“上级”,若“上级”不改,我也不必改、改不了的态度,无疑是错误的。但也说明,整治“痕迹主义”,确实都在看“上级”做得怎么样,也主要看“上级”做得怎么样。

今天,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基层很多需要痕迹管理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加强统筹来消除过多过滥的问题。但引进一种新的工作手段、转变指导工作的方法,确实都需要一些上级单位尤其是其领导干部首先抛弃按陈旧思维路径和狭隘经验办事的习惯,拥抱变化、勇于革新,并且敢于担当,形成一种引领和示范。

思想方法的革新也需要带头。人们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痕迹主义”这种病是慢性病,症状不是“如山倒”,但病去当真是“如抽丝”。其实,药方早就有,药也在手边,最主要的是,这副药首先得管理者先服。

(作者单位:75842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