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家国情怀又一次在军人心中激荡。
“中秋节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这是哲人的睿思。“中秋节是一块月饼,更是一轮月亮”——这是诗人的浪漫。“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这是军人的坚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守候;同样的月圆,别样的情愫。中秋节更多地被赋予团聚的意义,但在军人的字典里,团圆却是一个最难书写的词汇。一块甜丝丝的月饼,一串亮晶晶的葡萄,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父母膝下,儿女灯前……这些触手可及的幸福,这份常人轻易就能品尝的亲情,却常常成为军人最奢侈的渴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为了万家灯火,为了万里河山,军人将浓厚的思念化作久久的凝望,让滚烫的热血流淌在紧张的战位。空中国门,战机展翅护祖国祥和;雪域高原,手持钢枪卫边关安宁;大洋深处,战舰破浪守蓝色海疆;繁华都市,坚守岗位保万家平安……军人仗剑为国、去家万里,艰险相伴、归期难料,可能“天涯遥望唯梦回”,可能“此夕羁人独向隅”。但正是“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且喜人间好时节”的岁月静好。
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军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望圆月思小家,握钢枪思国家。当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丰收的大地,每一名军人心中升腾起的不仅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浓浓相思,更有“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大爱情怀。“守护万家平安,就是我们寄托思念的最好方式”“大地睡了,森林还醒着;夜空睡了,星星还醒着”“只要万家灯火中有一盏是为我而亮,边关风雪再大又如何”……这是军人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情的告白。
“八月十五天门开,天上人间共团圆”,中秋意境在于一个“圆”字。而这个“圆”字,要靠钢枪作保证、和平作支撑。如果给军人定制一本专属的日历,那么每一页都会写着“战”字,而且越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越要“挽弓当满弦,将士带甲眠”。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中秋夜,志愿军官兵在阵地吟诵起诗句:“中秋在战地,月是故乡明。亲人望明月,悠悠祖国情。”正因胸怀“悠悠祖国情”,志愿军将士在异国他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军人时刻紧握钢枪,“挡住黑暗,送出明月”。
明月照征衣,万里寄相思。月光之下,训练过后,万千将士可能来不及洗去满身征尘,无暇观赏明月金菊,就伴着鼾声安然入眠。他们的梦乡里,也许会出现金戈铁马的演练画面,也许会浮现远方亲人的幸福笑脸。但第二天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他们又将“横戈马上行”,开始新一天的战备值勤、卫国戍边。
(作者单位:武警长沙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