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战友,别把自己看轻了


■第74集团军某旅列兵 胡 浩

写在前面

下连后尽快适应连队生活,是新兵步入军营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基层上上下下都很关注。本期“基层传真”给您分享两篇“兵说兵事”,分别从新兵和老兵的不同视角,看看新兵下连后遇到的问题和考验,以及他们有何应对之策和感受体会。

在新兵连,我是同批兵里的佼佼者。下连后,本以为可以凭借新训打下的良好基础很快崭露头角,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不小的打击。

一次,班里组织战术训练,班长让我负责指挥。我知道他的用意,无非是想看看我的能力水平到底怎么样。其实,我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心想这下终于可以露一手了。

不料,我刚讲完排兵布阵的想法,就遭到了副班长薛立虎的质疑:“按照训练教材的规定,当前战斗队形并不适用于你所设想的敌情和战场环境。”我一下子羞红了脸,没等我开口,其他老兵也跟着“帮腔”,说我这也不对、那也不懂。虽然他们是就事论事,但我还是觉得很羞愧。

随着训练的深入,我发现自己与老兵相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原以为自己体能成绩还不错,结果发现我在连队根本排不上号。至于专业能力,我更是差距巨大,每次实装操作只能看着他们“炫技”。认清现实后,我开始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啥啥干不好”,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找各种理由拒绝班长骨干给我提供的表现机会,甚至产生了消极厌训的情绪。

没多久,指导员看出了我的异样,主动找我谈心。了解情况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再优秀的战士也是从新兵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看到差距、认清现实值得肯定,但因此看轻自己甚至放弃努力就不可取了,一个合格的军人应该知耻后勇、见贤思齐。”

随后,指导员讲述了连队几名优秀骨干的成长经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兵之初”都和我一样稚嫩,但他们没有被差距吓倒、被困难打倒,而是越挫越勇,最终成长成才。

在指导员的开导下,我解开了心结,摆正心态、振作精神,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上。前不久,连队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指定我负责主持“士兵讲堂”。这一次,我没有胆怯,而是精心准备,努力表现自己,从台下老兵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赞许。

别看就这样一个小插曲,却足以让我对自己应该如何度过“第二适应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为初入军营的新战士,“各种不会”是必然的,“技不如人”也是正常的,但不能患得患失,轻易否定自己。只要正视现实差距,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相信终会迎来破茧成蝶的一天!

(王哲浩、本报特约通讯员王涵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