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发射场上的警示钟


■奉青玲 本报记者 王凌硕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西北角,威严矗立着一座警示钟。

来到发射场工作18年,从一个新人成长为载人航天任务0号指挥员,发射场工程师邓小军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来到这个警示钟前了,只记得那个铭刻在心头的故事——

2000年12月31日下午3时7分,神舟二号飞船发射的前几天,船箭组合体即将垂直转运至发射工位,一岗技术人员与试验队二岗指挥操作失误,造成了船箭组合体与厂房工作平台发生了挤压。

那次火箭被撞后,全国各地的相关专家第一时间赶往发射场,参与火箭补救工作,一线工作人员更是二十四小时待命。

四天四夜,大家对火箭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检查。最终神舟二号飞船选择在第二个发射窗口实施发射,比原计划整整推迟了四天。

“我们搞载人航天的,稍不留神,就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失误。即便是极小的失误,对载人航天事业来说,都有可能是一场灾难。”抚摸着警示钟,邓小军遗憾地说,“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我们付出的代价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西北角铸起了一座警示钟。

此后,新来的科技人员入职前都要来到这里,站在警示钟前,接受上岗前的第一堂课。

对航天人来说,成功是差一点点的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的成功。从入职第一次见到警示钟到现在,邓小军深深领悟了“质量就是生命”这条载人航天准则。

“每当放松警惕,出现麻痹大意时,我都会想起这座警示钟,警醒自己。”邓小军说。

在今年的神舟十二号任务中,在火箭总检查数据比对分析时,技术总体部门工程师滕云万里,发现火箭二级一个压力参数比正常大气压力值高了0.036MPa,便提出进行复查。

最后经过查证,证明相关产品是合格的,但发射场慎之又慎,还是换掉了该产品,以保证整体性能达到更好的状态,确保飞船不带一丝隐患上天。

最终,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着三名航天员顺利飞向太空。

又是一天清晨,新一轮的朝阳从发射场冉冉升起,警示钟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提醒着来来往往的科技人员,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上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的警示钟。王明艳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