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
近日,在第77集团军某旅“战士剧场”上,一部名为《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的情景短剧正在上演。
舞台上,几名“刽子手”喝令一位年轻的“革命者”跪下,那名“革命者”却高昂着头颅,以屹立的身姿作为回应。见状,“刽子手”恼羞成怒,一拥而上,将“革命者”强按在地,举起了闪着寒光的屠刀……
“就这样,年仅29岁的共产党人陈延年,牺牲在了敌人的乱刀下……”伴着深情的旁白,舞台灯光渐渐暗去,帷幕缓缓落下,观众席上传来一片低沉的啜泣声。
“他因信仰而活,更为信仰而死!”在登台分享观后感的环节,女兵刘佳红着眼眶说,“革命前辈在神州浮沉的关键时刻披肝沥胆,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也要不忘初心、坚守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育只有先入眼入耳,继而才能入脑入心。”谈及这幕情景短剧的由来,该旅政委陈振中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们就主题教育开展情况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官兵认为听政治教员读稿子、讲历史、话传统,总觉得有些干巴巴的,也有一些官兵就此建议“能否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将授课内容呈现出来”。
正当该旅党委一班人思考要如何改进主题教育方式方法时,某连官兵自导自演的情景短剧《秋白》,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思想天窗”。
这是一部以瞿秋白为主人公的情景短剧,该剧通过“八七会议”“留守苏区”“英勇就义”等镜头,讲述了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短暂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当瞿秋白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就义的最后一幕场景出现时,该连上士党员吴洋洋甚至忘了自己身在剧外。他情不自禁地随剧中的瞿秋白一同高歌:“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演出结束后,吴洋洋在旅强军网论坛上积极向战友推荐这部自己连队排演的短剧:“血与火的历史仿佛一下子跃动在面前,那慷慨激昂的歌声更像是鼓点一次次敲击着心灵。”就这样,随后的两周多时间里,短剧参演官兵受邀走遍了全旅的各个营队,将这部《秋白》演了一遍又一遍。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灌输,以情景剧的方式带领官兵置身英雄辈出的年代,更能够激发官兵共鸣。”陈振中告诉记者,受到这部情景短剧的启发,他们决定开办“战士剧场”,通过“一连一短剧”的形式,组织官兵以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为脚本,排演情景短剧,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感悟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你受伤被俘后,趁敌人不注意,猛地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扯断,随后壮烈牺牲……”拿到这部名为《断肠》的剧本,阅读自己扮演角色的事迹,某连下士周子杰感到无比震撼。他暗自思忖:“自己扯断肠子!究竟是什么样的英雄,敢于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你叫陈树湘,原本是一名长工”“22岁那年,你参加秋收起义,成为人民军队诞生初期的见证者”“在湘江战役中,你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你牺牲后,为了缅怀你,当地民众立下‘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誓言”……
读完手中的剧本,周子杰泪流满面。他对记者说:“在我看来,字里行间的那一个个‘你’,不仅是对历史之‘他’的缅怀,更是对今日之‘我’的呼唤。”
《断肠》上演当日,该旅大礼堂内座无虚席。当炽热的聚光灯投在周子杰稚嫩的脸庞上,这名年轻的战士坚信:“这些革命先辈用生命写下的‘剧本’,必将由新时代的继承者续写下去!”
短评
搞教育不能“只见稿子不见泪”
■白红旺
善于用话剧、戏剧等文艺形式开展教育,是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解放战争中,一次文工团赴前线演出《白毛女》。当台上的喜儿哭诉起自己的悲惨遭遇时,一名深受触动的战士竟哭着拉栓上膛,瞄准了黄世仁的扮演者。多亏身边的战友及时制止,这才避免了一场大祸。此后,前线部队规定:凡是观看《白毛女》演出,官兵一律不准将子弹上膛。
一部文艺作品何以能让前线士兵如此激动?当时官兵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给出了答案:“坐在操场开大会,只见稿子不见泪。(教员)讲课喝完十杯水,不如喜儿一滴泪。”由此可见,搞创作与搞教育一样,都必须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文艺是思想的号角。习主席深刻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这启示我们在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中,不妨多用善用文艺作品这一经验做法,以戏剧、音乐、美术、摄影等青年官兵喜闻乐见的载体,讲好红色故事、唱响英雄赞歌,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