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加强作战概念创新、推动作战指导革新,历来是世界各国军队培塑军事优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美军先后提出“赛博战”“马赛克战”等前沿作战理论,以期实现作战模式这一“生产关系”能够更加适应作战能力这一“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作战理论,世人可以一窥美军作战能力建设思路的变化,特别是认清“马赛克战”的制胜机理,从而有的放矢,找到有效制衡之策。
●从威胁应对到战争设计——
主动塑造,牵引作战能力提升
“基于威胁”或“基于能力”是军队作战能力建设的两条基本途径。“基于威胁”体现需求牵引,聚焦解决近中期现实问题,是军队作战能力建设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基于能力”体现目标牵引,瞄准未来战略使命,以新作战理论支撑战略构想,是军队作战能力创新超越的必由之路。从“赛博战”向“马赛克战”的发展,体现了上述两种途径内在规律的差异和演进,也反映出美军近年来推进作战能力建设思路理念的变化。
概念发端新变化。网络空间,最初为解决人类的通信需求而生,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于陆、海、空、天之外的新作战域,由此衍生出以争夺网络空间制权为核心的“赛博战”。与之相比,“马赛克战”是美军为继续保持战略优势地位,直接瞄准竞争对手而主动开发设计的新作战概念,其形成过程体现了需求牵引与能力牵引的融合,战略性、主动性、牵引性更加突显。
技术运用新思路。“赛博战”强调,通过研发新一代技术支撑作战概念转化落地。“马赛克战”则跳出这一模式,不过分强调研发新一代装备技术,更加关注对军民通用技术的快速转化,对成熟技术的增量迭代。其基本思路是立足现有装备,按照类似网约车、众筹开发等服务类平台的运用理念,通过模块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将各类作战系统单元“马赛克化”为功能单一、灵活拼装、便于替换的“积木”或“像素”,构建形成动态协调、高度自主、无缝融合的作战体系,体现了新的技术驱动思路。
路径发展新设计。“赛博战”作为网电空间的伴生概念,网电空间发展到哪里,“赛博战”就跟进到哪里,总体上先考虑“客观”的物质条件,再进行“主观”的概念设计,在路径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依附性。“马赛克战”则先由“主观”再到“客观”,通过开发可动态调整功能结构的兵力设计模型,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作战需求及战场环境变化。
由此可见,“马赛克战”相比“赛博战”等以往作战概念,其目标更加明确、技术更加成熟、路径更加可靠,体现出美军主动塑造的思路转变。
●从网络中心到决策中心——
群体智能,实现体系最优释能
人工智能技术是信息时代的关键变量,也是“马赛克战”体系发展的核心增量。“赛博战”强调“网络中心”,“马赛克战”则紧紧扭住人工智能技术这一核心,将制胜关键从“网络中心”调整为“决策中心”,将作战体系架构由系统级、平台级联合转变为功能级、要素级融合,谋求在网络充分聚能的前提下,以群体性智能技术实现体系最优释能,为智能化时代的战争制胜机理赋予新的内涵。
以“快”制“慢”,夺取认知先手。未来战争,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间要素的权重不断上升,“快”对“慢”可以形成近似降维的作战打击效果。“马赛克战”通过运用数据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己方“OODA”环的单环决策速度,拓展并行决策广度,降低组环决策粒度,加快体系作战进度,在整体上塑造始终快人一步的“先手棋”态势,旨在牢牢控制战场认知决策的主导权。
以“低”制“高”,积累成本优势。与追求高端武器平台的传统作战理念不同,“马赛克战”注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武器平台及作战资源的挖潜增效。通过在众多中低端武器平台上加载运行智能算法和特定功能模块,使其达到媲美高端武器平台的作战性能,整体上提高了武器平台投入产出的效费比,进而积累形成成本优势。
以“散”制“聚”,谋求持续生存。“马赛克战”强调采用化整为零的去中心化思路和非对称制衡理念,使用开放系统架构,在各类有人/无人平台上分散配置侦察、定位、通信、打击等各类功能,实现力量的分布式部署。同时,依托智能算法提升各平台的自组织、自协同、自主攻击能力,实现形散神聚、火力集中。当部分作战平台被消灭、干扰或剥离后,整个作战体系仍然能正常运转,从而增强兵力集群的战场持续生存能力。
以“动”制“静”,提升体系弹性。“马赛克战”强调进一步突破各作战域壁垒。通过把不同作战域中固定的“杀伤链”变成可动态重构的“杀伤网”,将“OODA”大环拆解为小环,单环分化为多环。根据作战进程和作战需求的变化,依托智能组网实现作战力量的动中拆分、动中调用、动中组合。如此,一方面可增强作战体系的灵活性、适应性;另一方面还可对冲抵消复杂网络的节点聚集效应,使对手难以找到破击己方体系的关键节点。
“马赛克战”为智能化作战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参考原型。但同时,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兵力设计和运用框架,“马赛克战”还需要与之紧密相关的技术、条令、政策等配套支持,距离完全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传统作战体系共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从要素集成到体系重组——
动态结构,增强作战体系弹性
结构和关系往往决定着功能和性质。“赛博战”与“马赛克战”建构于信息时代共同的物质基础,遵循相同的演进范式,但体系构建的原理和效果有所不同。“赛博战”形成的体系结构静态可解构,而“马赛克战”则按照一定构建规则动态组合功能单元,形成具有自组织、自适应特征的弹性体系结构,类似一种“动态黑箱”,常规手段难以跟踪预测。而这一弹性结构常常会“涌现”出新的能力,为作战体系赋能增效。
网云融合发展,使作战时空更加动态可塑。网和云是信息化作战体系运行的基础环境,重塑了传统作战中情报、指控、打击、保障的流程要素,同时衍生出新的作战时空。“赛博战”主要聚焦网电空间,其作战时空相对静态。“马赛克战”则不局限于单一作战空间,在信息基础设施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发展趋势下,可进一步深度铰链有形无形空间,作战时空边界更有弹性,作战资源配置更加灵活,作战体系结构更具动态。
数据跨域流转,使作战控制更加无缝协同。在指挥控制环节,“赛博战”关注的重点是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对作战单元的指挥控制,数据跨域交换流转主要集中在战区战场。“马赛克战”则进一步将联合作战的层级下沉至战术末端,通过数据在战术层面的自主跨域交换和无缝流转,实现各类数据孤岛按需集聚为数据集群,进而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让作战指挥控制环路动态、离散、敏捷、并行的特征更为明显,更加有利于实现各作战单元按需敏捷衔接、高效协同行动。
算法全维渗透,使体系运行更加自主高效。算法是人的意识在网络空间的映射,形成了由意图转化的编译代码和由知识转化的神经网络两种基本形态。在“赛博战”中,编译代码大量应用,神经网络只在局部应用。在“马赛克战”中,算法又扩展出塑造规则、提供引擎两项关键职能,运用的广度深度更加突出。塑造规则以编译代码为主,辅以神经网络,构造“马赛克战”体系的流程框架和运行逻辑,为其不确定性、适应性和能力“涌现”性奠定结构基础;提供引擎则主要将智能算法模型分发至边端要素运行,形成知识扩散效应,从而全面提升“马赛克战”体系的智能自主作战能力。
边端自主释能,使作战样式更加灵活多态。边端是各类有人/无人作战功能单元的抽象模型,也是体系能力“涌现”的直接来源。“赛博战”体系中,边端要素与上下级指控流程紧密耦合,处于精确受控状态。“马赛克战”体系中,边端要素的感知、交互、推理、决策能力大大提升,其“OODA”环不必回链至上级指挥机构,有利于支撑形成高低搭配、有人/无人结合的去中心化作战集群形态,可以赋予边端要素更多自组织权限,明显增强了战场对抗优势。
可见,如果称“赛博战”为精密的战争机器,“马赛克战”则可以视为一种能够激发作战能力动态生长的复杂“生态”,网云、数据、算法、边端所产生的新变化,促进形成了动态复杂的“体系结构”。这一结构又反向调控着要素、平台和系统,不断涌现出新的能力,为作战体系增能、演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体系破击到复合对抗——
辨析优劣,寻求有效制衡之策
“马赛克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联合作战形态发展的可能方向。应当充分研析把握“马赛克战”的制胜机理,将信息通信领域作为打破传统战争时空界限的新质新域加以塑造,打造网云赋能作战新概念,建强国防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突出军事信息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增强战略战役指挥机构运行的保底支撑能力,不断完善网络信息体系。
另一方面,“马赛克战”理论的出现,使得打击夺控有限目标节点的传统作战手段,难以达成毁点断链的体系破击效果。但应当看到,任何体系都有其固有矛盾,“马赛克战”看似“无懈可击”的去中心化结构,仍可以找到有效破解的方法路径。比如,把握其体系复杂性特征,利用其关联关系依赖性,突出针对通信网络的功能抑制,构建网电复合攻击路径,实现对作战体系各单元的拆解孤立;把握其结构耗散性特征,利用其外部信息依赖性,突出针对信息数据的伪装误导,促使作战体系向信息封闭、信息过载等非正常状态转化;把握其群体自主性特征,利用其关键技术依赖性,突出针对智能算法的对抗降效,抑制各作战单元的智能内驱力;把握其功能非线性特征,利用其未知脆弱性,突出战场差异化打击评估,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速度试探、发现作战体系失衡点,寻找体系破击的关键弱点。
(作者单位:61001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