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刻画,追求的是细腻真挚。一种精神内核该如何阐释?影片《我的父亲焦裕禄》,从子女视角对焦裕禄的形象进行生活化构建,带观众走近了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干部”的焦书记,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该片根据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所著《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改编,通过“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个不同时期讲述了焦裕禄的感人故事。
影片从父亲焦裕禄留在焦守云心中温暖的形象展开回忆,通过苏联专家对第一金工车间主任焦裕禄的责难、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嘲讽等情节,展示出焦裕禄“犀利”的一面,科学求实、迎难而上。影片穿插了焦裕禄妻子徐俊雅借白面的无奈、对50多天未归家的丈夫的思念担忧,大女儿焦守凤吃午饭时的抱怨、看到父亲身影蜷缩时的眼眶湿润。“洛矿建初功”结尾,夫妻相拥喜极而泣,又为观众解读了感谢妻子支持陪伴、充满温情的焦裕禄。
兰考县的未来何去何从?兰考县贫苦人民未来的路又在何方?兰考县是县委书记焦裕禄一生中最重要的阵地,也是影片叙事的焦点所在。影片从县委办公室干事赵文选、李运祥的伙食,拉开了兰考县艰辛探索改变面貌的征途。在破旧的下寨村,焦裕禄循着哭声,看到饿得虚脱的孩子奄奄一息;在被淹的孙家滩,大娘只能静静地抱着孩子坐在黄土夯筑的“房子”中……为了治好三害,摆脱贫困、饥荒,焦书记与群众同劳动、同吃住,用一次又一次的行动,感动着身边人,让焦裕禄精神更加生动。
在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县委书记和一家之长之间的身份该如何转换?影片中焦书记教育大儿子焦国庆要处处守规矩,不搞特殊化,补交“看白戏”的门票钱。为解开焦守凤托父亲找工作不成而产生的心结,焦裕禄一边拉着板车,一边教她怎么吆喝才能把咸菜卖出去。病危时,焦书记在床前告诫孩子们:“你们长大后,一定要做个好人,眼睛里要看得见受苦人的眼泪。”这三段镜头,凸显了一位父亲的言传身教,完成了父亲与焦书记的角色转换。
焦裕禄精神到底是什么?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影片最后,焦书记为兰考县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面对剧烈的疼痛,他也不舍得打一剂止痛针。“我死了以后,把我运回兰考,把我埋在沙丘下,我要看着兰考人民,把三害治好。”
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片,这部影片让我们更加走近了焦裕禄,也更加理解了焦裕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