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父亲的入党志愿书


■彭辰阳

2013年,87岁的父亲去世了。我当时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他60多年前的入党志愿书。这份入党志愿书,只比巴掌大一点,纸质已经泛黄变脆,稍一触碰仿佛就能变碎。入党志愿书上,入伍前经历栏内,填着“十三岁放牛,二十岁参加部队”;支部介绍人意见栏内“战斗勇敢”4个字还清晰可见,还有部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同意入党,候补期三個(个)月”的签字并加盖红印章,背面有入党介绍人3个月后向上级党组织出具的“我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大家同义(意)该同志转为正式党员”的证明。所有文字均为手写,“同意入党”4个字写得十分工整并加黑加粗。

父亲1946年入伍,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大小小战役战斗70余次,负过伤立过功……1953年,父亲复员回乡务农。这些经历以及功劳,他很少跟我们子女讲。

20世纪60年代,父亲的一位战友到我家看望父亲,两人一直聊到深夜。我坐在一旁,发现父亲说起牺牲的战友时几度哽咽。他说,枪林弹雨中没想到自己还能活下来。父亲还说:“打仗就要做好随时牺牲的思想准备。”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由于家里穷,没钱买书包,我背的是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黄挎包,大家便知道了我有一位当过兵的父亲。后来,父亲多次被我就读的学校请去讲光荣传统,我也因此听到了他更多的军旅经历。

“每次战斗,每个战士只发3颗子弹。连长严令,一颗子弹要消灭一个敌人……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主要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部队纪律严明,官兵团结一心,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我至今记得,父亲讲到这里时,神情非常激动。

父亲在世时,对我们儿女讲得最多的是,咱家祖辈不识字,是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你们才能上学读书。他要求我们要牢记党的恩情,牢记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直将父亲的叮嘱记在心里。

父亲的入党志愿书为什么那么小,而且留在他本人身边呢?父亲去世后,我特意找到了他的老战友询问。父亲的老战友说,战争年代,物资十分匮乏,找一张纸都十分困难,大了也不方便携带;至于保存在党员自己身上,那是因为战争中保管资料的党员干部可能会牺牲,由党员自己保管可以随时向组织证明党员身份、过组织生活;最主要的是,火线入党,入党志愿书可能还没来得及交给组织,就投入了战斗……

父亲去世后的第2年,我前往徐州,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那一件件实物、一座座浮雕,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老百姓车轮滚滚支援前线、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场景,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取出父亲的入党志愿书,给亲友和儿孙们展示,并分享那次徐州之行的见闻感受。我还把志愿书拍照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以唤起更多红色记忆。父亲这份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入党志愿书,永远是我家的传家宝!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