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时,又闻驼铃声。9月上旬,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伊木河模范边防连”,5名服役期满的老兵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
“包杨!”“到!”老兵包杨的声音格外响亮。两年前,18岁的包杨被分配到这个被大兴安岭环抱的连队。这里人迹罕至、交通闭塞,被人们称为“雪域孤岛”。
“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入伍前繁华都市的喧闹,与入伍后偏远驻地环境的孤寂形成鲜明反差。那天夜晚,包杨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他独自站在窗前,看着繁星点点,陷入沉思。
“驻地环境确实艰苦,但如果作为边防军人的我们都退却,那谁来守卫这壮美的边防线?”不知何时,指导员周鑫来到他身边。
第二天,周鑫将包杨领进连史馆。集体一等功3次、集体二等功7次、集体三等功2次……周鑫指着墙上一面面锦旗,给包杨讲起连队荣誉背后的故事。当听到老连长杜宏扎根边陲将连队带成“精武先锋连”,最终将热血挥洒在冰冷土地上的感人事迹时,包杨的眼睛湿润了。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丈量祖国的雄伟山河。”从那以后,包杨仿佛换了个人,工作踏实、学习刻苦、训练勇猛。由于工作突出,当年他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天色微亮,老兵赵伟悄悄起床,他要再次亲手擦拭那块陪伴了他5年戍边岁月的庄严界碑。这块界碑见证过他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映照过他经受重大任务淬火后更加成熟的脸庞……在他心里,自己已经和界碑血肉相融、无法分割。
1个月前,连队接到上级下达的岗位技能比武通知。
“这次比武,我们谁都不能缺席!”连队确定参赛名单时,赵伟和其他几名老兵主动请缨,“老连长杜宏生前托着脱臼的胳膊,还坚持跑完400米障碍。我们也要比出个样子来,胸戴红花再返乡!”
1500米综合障碍场上,老兵们反复摸索更快的方法;夜间射击训练场,优秀教练员赵伟向战友们一遍遍传授射击技巧……最终,老兵们和连队战友一道,夺得全旅岗位技能比武综合第一名。
拂晓时分,伊木河观察哨观察手史晨波通过监控设备,密切观察着宁静的边防线。这是他的最后一班哨。下哨后,他边交接执勤装备,边叮嘱列兵叶国雄需注意的观察事项。
完成各自任务后,5名老兵郑重地向界碑敬礼,一起重温军人誓词。汹涌的情感冲开了记忆的闸门,他们个个泪流满面。
“忠诚为本、戍边为责、奉献为荣、乐观为怀”。晨曦中,连队那尊石刻上的16个大字熠熠生辉。一代代戍边官兵坚守的“伊木河精神”,已经根植在5名退伍老兵的灵魂深处。
戍边数载,青春无悔。退伍老兵重整行装,将忠诚、勇毅、乐观装入行囊,昂首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