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江苏省徐州市,不远处就是淮海战役纪念馆。我的外公是一名老党员,也曾是当年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打我记事起,外公就常常带我去淮海战役纪念馆,从一双军鞋、一个粮袋、一架手推车,给我讲当年支前的故事。讲到兴奋处,外公总是自豪地说:“咱是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当年支前,是和打仗一样光荣的。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人生似乎有许多巧合。2011年12月,我参军来到部队,新兵下连我被分到某旅坦克四连。时任指导员张勇把我领进二班宿舍时,墙上一块奖牌上“淮海先锋班”5个金闪闪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突然想到淮海战役纪念馆,急忙问指导员:“全军有几个‘淮海先锋班’?”指导员哈哈一笑:“全军就咱们连这一个!”
在连队荣誉室,我见到了那面颜色斑驳的“淮海先锋班”战旗。1948年,在淮海战役攻打张围子战斗中,九班主动担负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全班叫响“人在阵地在”的口号,弹药打光了就拼刺刀,消灭敌军百余人,全班血战至最后一人,战后九班被上级授予“淮海先锋班”荣誉称号。参观之后,我脑海中不断地重复着荣誉墙上的文字,眼前不断地闪现出这面斑驳的战旗。“先辈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打出骄人战绩,靠的不仅是过硬的军事素质,还有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我在心中默默激励自己,一定要在“淮海先锋班”干出个样子来。
当兵之前,我是一名散打运动员,曾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青少年散打冠军。运动员的经历为我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军事训练我每项都冲在前面。下连后没多久,我就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指导员在与我谈心时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想入党就要时时处处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站前排、打头阵。
不久后,恰逢某型坦克列装部队。面对数十个电子按钮、数千条集成电路,我一边学习装备使用说明书,一边积极地向老班长请教,从掌握每个部件、熟悉每项参数练起,没日没夜地泡在训练场,1个月时间记下了厚厚一本训练心得。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我便成为旅里能熟练驾驶该型坦克的第一个列兵。
那年,上级机关到旅里组织坦克“特手”考核,5公里蜿蜒曲折的山地设置了断崖、弹坑、车辙桥等10多个障碍物。我凭着过硬的驾驶技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拿下“驾驶特手”,后来又顺利考过了“通信特手”。
当年7月,我被连队党支部吸纳为预备党员。年底,老班长退役了,连队把“淮海先锋班”第29任班长的接力棒交到了我手中,这是荣誉,也是压力,更是激励。我相信,“淮海先锋班”这面战旗承载的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力量”,我决不会给它抹黑,我要为它增光添彩。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2017年7月,作为战斗骨干,我被抽组执行一次演训任务。南方的盛夏,热浪滚滚,坦克车内像蒸笼一般。我在车内练瞄准、练装填、练协同,衣服全部湿透,座椅都是汗渍。哪怕训练再苦,我也从未想过放弃,“越是任务艰巨,越要鼓足干劲;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毫不松懈”。我想起了“淮海先锋班”的那次战斗。“跟老前辈相比,我们这点苦算得了什么?为了胜利一无所惧,为了打赢一往无前!”这是一名党员骨干、战斗班班长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最终,我所在的车组在综合演练中火炮命中率排名第一,被上级评价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2017年9月,我作为优秀士兵被保送入学。如今军校毕业的我,又回到了培养我的坦克四连,成为了“淮海先锋班”所在排的排长。为连队培养更多的党员骨干,在打赢的路上共同奋进,这就是我的目标和责任。
(江平骥、张洪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