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深刻指出,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这一重要论述,为军队院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立起了为战育人、为战抓教的根本指向。军队院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特别是习主席关于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重要论述,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培养能打仗打胜仗人才作为第一要务,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推动为战抓教在院校真正立起来、落下去。
牢固立起为战抓教鲜明导向
军队院校为战抓教的导向能不能真正牢固立起来,直接关系着培养的人才能不能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大力发扬为战抓教的光荣传统。肇始于战火硝烟中的我军军事教育,始终坚持以战领教、为战育人的重要方针。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边打仗边办学的军事人才培养路子,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视为一项主要学习方法,要求抗大学员熟读战争这本“无字天书”。新中国成立后,军队院校几经调整改革,但始终坚持将战场当课堂,紧盯战争需求开展军事教育,为部队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要立起为战育人的鲜明导向,领导推动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新调整组建。全军院校赓续传承为战抓教的光荣传统,坚持一切办学活动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为推动为战抓教贯彻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泛凝聚为战抓教的思想共识。军队是要打仗的,能打仗、打胜仗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根本要求。对军队院校而言,着眼作战需求、培养打仗人才,既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所系。离开战斗力标准和实战化教育训练,军事教育就会失去其根本意义和价值。当前,军队院校尚处于改革重塑后的阵痛期,必须来一场思想上的大起底、大扫除,彻底纠治军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和平积弊与顽症痼疾,真正使为战抓教成为每个军事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自觉,夯实推动战训深度耦合的广泛思想基础。
科学擘画为战抓教的顶层设计。为战抓教是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办学治校育人与能打仗、打胜仗有效衔接的关键链路。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受长期和平的外部大环境和相对封闭的自身小环境影响,军队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建设和战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必须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军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盯世界军事变革新态势、作战样式新变化、武器装备新发展、战争准备新要求,不断适应对手之变、战争之变、科技之变、改革之变,加强为战抓教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真正归正办学定位,打通教战结合部、把准教战着力点,从根本上解决教战脱节问题。
准确把握为战抓教时代要求
战场是检验军事人才培养质效的试金石。只有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始终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才能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打赢现代战争。
把准“战”的能力需求。战场需求在哪里,军事人才培养的方向就在哪里。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新的作战概念不断涌现,作战样式深刻改变,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战争形态,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针对“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必须准确把握现代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的新需求,加快推进军事教育转型升级。
立起“战”的培养标准。做好军事斗争人才准备,必须用“战”牵住军事教育的“牛鼻子”,立起对接战位的人才培养标准。要推动院校与部队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既着眼当下各战略方向人才需求,更着眼长远打赢明天的战争,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模型,明晰各类人员所需知识能力素质标准,加强核心关键领域人才前瞻预置,实现新体制下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需求的精准对接,使培养的人才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
推动“战”“教”的深度融合。叶剑英元帅曾说,“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军队院校姓军为战,既要遵循“军中之校”的高等教育属性,更要凸显“校中之军”的军事属性;既要适应部队岗位需求、满足岗位需求,还要发挥院校优势主动、超前研究战争形态发展,引领部队岗位需求。要始终紧盯实战,时刻对接战场,全程服务部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打通院校与部队培训链路堵点,优化院校、部队的培训功能,推动教研同步、学训一体、训战一致,实现院校教学与备战打仗的无缝链接。
全面构建为战抓教教学体系
教育教学改革是院校永恒课题。当前,我军院校改革建设基本完成“四梁八柱”顶层设计,但“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亟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改进教育方法模式,加强教学管理保障,推动为战抓教走深走实。
优化教战练战的教学内容。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院校教学必须坚持需求牵引、战建结合、能力主导,紧扣战争要求、部队诉求、岗位需求,建立部队反馈和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新理论、新战法、新训法、新技术、新装备纳入课程教学,重塑升级高等教育和初中高三级指挥教育课程体系,配套建设教材体系,推动作战条令法规、部队备战打仗实践成果、经典战例等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
创新以战领教的组训模式。如果说教学内容创新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模式创新就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刘伯承元帅曾指出,“教人学者必须把课业内容嚼烂,讲求教法”,同时“教以学法”,学员才能融会贯通。当前,要突出解决好教学组训模式一体化、工程化、集约化的问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打通院校与部队培训链路,坚持聚焦实战、以战领教、突出实践,拓展多元化教学方法,把教的流程、方法、手段、检验等问题设计好,把联教联训联演联考开展好,把部队和院校分散配置的力量融合好,缩短从课堂到战场、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实现“纸上论兵”、屏上练兵、沙场演兵的有机统一。
完善训战一致的教学条件。20世纪80年代,为办好军队院校,中央军委提出了“四个舍得”要求,即舍得把最优秀的干部送院校学习、舍得用最优秀的干部办院校、舍得投入资金兴办院校、舍得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配发院校,有力推进了军队院校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新时代军队院校建设,必须更加舍得把最优秀的人才、最优质的资源、最先进的装备器材投入到院校,围绕教战研战学战练战主题,完善保障标准,创新保障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培育战斗文化,体系推进教学设施、训练场地、信息网络平台等教学训练条件改善,保障院校教育顺利实施。
深入推动为战抓教落地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战抓教,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项事关未来军事斗争成败的重大课题,必须大力推动为战抓教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不断提升军事教育与人才培养质效。
细化明确责任要求。为战抓教既是战略部署,更是政治要求。要从政治高度深化认识、细化责任,明确院校党委、院校长、广大教员和管理保障队伍在为战抓教全过程各环节的具体职责,大力增强广大军事教育工作者为战抓教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压实责任链,强化执行力,坚决克服背离实战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坚决挤掉水分和杂质,确保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战”味更浓、“战”招更实。
构建完善制度机制。为战抓教是一项关联部门多、涉及范围广的系统工程。要完善多方协作的制度机制,在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激发院校创造性,加大部队参与度,切实在破解院校为战抓教现实难题的过程中提升军事教育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要构建联教联训联演联考机制、成果转化运用机制、监督评价考核机制、成果共享交流机制等,推动为战抓教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名师必晓于实战,为战抓教关键在于向战而师。要坚持育人者先受教育,着力打造知战善教、谋战善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大领军拔尖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知晓现代战争的名师,走开高中级优秀指挥员到院校讲课的路子,用好用足外部优质教育力量和资源。
大力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围绕为战抓教这一重大课题,以举办全军院校为战抓教创新成果研讨交流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兴研战、教战、学战之风,塑造崇军尚武的军校文化,营造浓厚的军事氛围。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标准意识,严把质量关口,完善容错机制,不断增强军事教学科研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对涌现出来的创新成果与先进单位、个人进行大力表彰,进一步推动形成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执笔:苏梁波、侯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