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沧海横流见英雄


■本报记者  王 钰

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习近平

大江奔流,历史的时空在这里交织。

初秋时节的傍晚,漫步江西省九江市浔阳西路长江之畔,晚风习习,一岸翠绿。“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散步乘凉的市民三三两两,有孩童高声吟诵着《琵琶行》里的诗句。

大堤内外,“生态绿化带”与“园林景观带”环绕成沿江绿色生态廊道。这处如今被誉为“九江最美岸线”的所在,23年前的1998年,曾是一片泽国。

道路另一侧,是’98抗洪广场。广场中央的抗洪纪念碑高19.98米,代表着洪水肆虐的1998年;纪念碑基座有6级花岗石踏步,寓意封堵决口的艰难6日。

1998年入汛后,我国长江流域持续大范围强降雨,引发全流域大洪水。同时,东北的嫩江、松花江也发生罕见的特大洪水。

长江告急!嫩江告急!松花江告急!

危难之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30余万官兵连续奋战数月,取得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

钢铁长堤

9月1日,湖北省嘉鱼县簰州湾蓝天抗洪英雄中学。

学生们的“开学第一课”,是前往校园内的烈士纪念碑群缅怀’98抗洪烈士。这一天,学校还为每名新生发放了一本名为《永恒的纪念》的书籍。这是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98抗洪历史、铭记抗洪烈士、继承伟大抗洪精神,组织编写、突出本校特色的德育教材。

那是悲壮的一幕。1998年8月1日晚,簰洲湾中堡村大堤发生严重管涌。空军某高炮团一连指导员高建成所在营火速前往抢险。在官兵距离险堤仅有100余米时,大堤突然溃决。

黑暗之中,高建成将救生衣让给战友,又把不善水性的新兵刘楠奋力推到激流中的一棵树上。刘楠抓住了树干,却没来得及拉住指导员。一道洪流,隔开了生与死。这位年轻的军官,牺牲在建军节这一天……

江西省九江市,历来是长江防汛抗洪中的一个关键节点。1998年8月7日12时许,强降雨重压之下,九江长江大堤上游段4-5号闸口之间发生决口。

40余万九江人民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声令下,数万解放军官兵迅速集结,誓言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封堵决口。当年解放军解放九江,只用了1个师的兵力,而1998年,为保九江平安,赶赴当地的整建制师就有5个。

时任某部五连连长的段奉刚,就是封堵决口部队中的一员。6个昼夜,他和战友们的指甲“不见了”——搬运砂石,指甲磕掉浑然不觉;他和战友们的脚“变大了”——超负荷的体力劳动,让脚面浮肿得穿不上鞋子;他和战友们的衣服常常“脱不下”——扛沙袋磨破了皮肉,血凝固后把迷彩服和皮肤黏在一起……

就这样,段奉刚和战友们在决口处奋战了39个小时。

武汉保住了!九江保住了!大庆保住了!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奋战在南北抗洪一线,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堤,又一次展现了我军“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

这是永恒的定格,也是前行的动力。走进新时代,经历过惊涛骇浪洗礼、抗洪斗争淬炼的部队,传承伟大抗洪精神,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特功八连”所在空降兵某部三营被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营”荣誉称号,至今传承着“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连魂;原广州军区“三八线尖刀英雄连”被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连”荣誉称号,转隶为第74集团军某旅两栖装甲步兵三连后,成为新一代“破敌尖刀”。

生命之舟

在黑龙江省泰来县九八抗洪纪念馆,一块刻着“惊涛骇浪”4个大字的巨石,无声地讲述着感人肺腑的一幕。

1998年8月12日,泰来县大兴镇,100余名群众已被洪水围困30多个小时。时任武警黑龙江总队五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宋波,带领12名官兵驾驶8艘橡皮艇和临时征用的4艘游艇前往救援。

按照设计载量,这些橡皮艇和游艇只能载运80多人,可是情势危急,已经来不及分两次转移。

毫不犹豫,宋波与12名突击队员全部跳入水中,用肩膀托着小艇前进。

整整两个小时,他们就这样托举着生命之舟,保护群众冲出了生死线。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创作于1998年的歌曲《为了谁》,深情记录了这段壮阔的历史,真挚诉说着这支军队的宗旨。

付海洪个子不高,身材精瘦。他是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抗洪抢险英雄营”的一名副班长。

今年7月14日,付海洪所在部队闻令而动,经过近16个小时摩托化机动,深夜抵达九江市永修县郭东圩抗洪一线。“每个沙袋40多斤,我一口气扛了十几个。”作为副班长,付海洪带领战友成功封堵了一处较大的泡泉。

1998年出生的付海洪,未出生就与解放军结下不解之缘。那一年,洪水淹没了他的家乡——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司铺村。

“当时我母亲怀孕7个多月,挺着大肚子,行动不便。当一家人被洪水围困一筹莫展时,是赶来救援的解放军用皮划艇把母亲送到了安全地带。”付海洪说,洪水退后不久他顺利降生,父母为他取名时特地用了一个“洪”字,铭记那场洪水里的恩情。

从小听着解放军抗洪的故事长大,2016年,18岁的付海洪报名入伍,如愿穿上军装。得知部队将奔赴九江抗洪,他郑重写下请战书。

曾经,迷彩绿托举起生命的希望;如今,迷彩绿守护的生命已长成栋梁。放眼全国,许多个已经长大的“付海洪”们,用人生的选择、青春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传承,什么是担当。

众志成城

在九江抗洪纪念馆,两个“棉垫肩”静静地摆放在展厅内,其中一个上面写着“赠给亲人解放军”。“1998年抗洪时,九江群众给我们做了很多这样的坎肩。”当年参加过九江抗洪的官兵回忆说。

抗洪取得全面胜利,除了子弟兵顽强拼搏、坚韧不拔,也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除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外,500多万民兵预备役人员、800多万干部群众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如果计算交通、通信、医疗服务人员等,总动员人数达上亿人。“团结就是力量”,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民总能取得胜利的真谛。

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化作攻坚克难、所向披靡的战斗力。

担心将士们吃不饱,餐馆老板组织员工把可口的饭菜送到抗洪一线;部队从大堤上撤下后,“军人免费”成了出租车行业不成文的“行规”。

人民群众的深明大义,每每令子弟兵充满敬意、深受感动。

“抗洪英雄”高建成的哥哥来部队参加高建成的追悼会,官兵发现他脚上的鞋子已经开了口。团领导连忙送来一双新胶鞋请他换上。追悼会后,官兵打扫房间时发现,新胶鞋刷得干干净净放在床下,烈士的哥哥穿着自己来时的旧鞋回去了。

2020年8月19日,习主席在安徽省亲切慰问在防汛救灾中牺牲同志的亲属时指出:“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

最是风雨考验人,最是风雨见精神。

在西方神话中,人们面对大洪水束手无策,只能期盼登上诺亚方舟求得生存。而在中国,古有大禹治水、李冰修建都江堰的佳话,今有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扬抗洪精神,谱写的一曲曲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抗洪壮歌。

江河安澜,人民安居,14亿多中国人挺立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图片来源:《解放军画报》资料室

版式设计:扈 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