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在野外驻训时接到附近某驻训部队防疫军医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中说,他所在的营区当天有几名战友陆续出现腹泻、呕吐症状。我立即赶到他们宿营地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检测留样食品,我发现前一天晚上的炒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呈阳性。了解得知,前一天晚上的炒米饭是用当天中午剩下的米饭做的,出现腹泻症状的几名战友都吃了较多的炒米饭。蜡样芽孢杆菌是存在于土壤、污水和空气中的一种微生物,容易在含淀粉多的食物中繁殖,如米饭、馒头等。米饭长时间放置后,大量蜡样芽孢杆菌增生繁殖,再次食用时如果加热不彻底,就可能引发腹泻、呕吐等症状。
野外驻训场所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病原体易孳生,可能导致聚集性传染病出现。因此,官兵在野外驻训期间要做好卫生防疫措施。
驻训前进行流行病学侦察。部队确定驻训地域后,应派专人到驻训地域进行流行病学侦察,了解驻训地域季节性传染病发病情况及近期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并针对性制订传染病防控措施。
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制度。防疫军医可在驻训前对官兵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使战友们掌握基本的野外驻训防病知识。到达宿营地后,部队可以宿舍为单位设立卫生防疫骨干,对所属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症状排查。如发现官兵有发热、腹泻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告知随队军医。军医要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对发热、腹泻、出疹、结膜炎、黄疸等常见传染病症状高度敏感。
严把关口,避免食源性疾病发生。官兵在野外驻训时应严格落实食品检疫制度,因地制宜落实餐具消毒、食品留验等制度。炊事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烹饪完成后及时处理厨余垃圾,防止蚊蝇、细菌孳生。同时,在炊事区域设置防鼠、防蚊蝇设施,但不要用鼠药灭鼠,防止发生中毒事件。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注意通风防腐。剩余饭菜应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时间不超过12小时。冷藏的隔夜、隔餐食品再次食用时要高温加热。若无冷藏条件,则要避免吃隔日饭。此外,注意饮水安全。若用自备水井供水,应定期检测水源、水质,确保各项指标符合饮用水标准。官兵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喝生水;不食过期食品和来历不明的食物;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牛羊肉等。
科学消杀,防止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清除外环境中的潜在传染源可有效预防鼠疫、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官兵到达宿营地后,应及时清理周边环境,清除宿营地域的杂草、垃圾、粪便、水坑等,防止蚊蝇孳生。临时厕所应搭建在宿营帐篷的下风向处,并定期消杀。官兵在草地、树林、沙滩、荒地等场所训练时,要扎紧袖口、裤口,防止蚊虫叮咬,有条件的还可在衣物上喷洒驱避剂。
(作者单位:中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