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单兵行动卡等必要卡片外,其余‘口袋卡’全部上交……”指导员宣布关于精简“口袋卡”的通知后,大家纷纷拍手叫好。这是前不久发生在连队晚点名时的一幕,而事情的起因还得从连队自制“口袋卡”说起。
起初,连队为了方便大家工作训练,自制了单兵行动卡,确保每个人能随时随地熟知自身职责。可时间一长,制作“口袋卡”便成了连队开展工作的固定招法,一些关于会议精神传达、理论知识背记的卡片都陆续“钻”进了官兵口袋,连里甚至详细规定了哪个口袋放什么卡片。
“不就是几张卡片嘛,需要时拿出来翻翻就可以了。”对于这些卡片,我没怎么当回事,平时也不看。但始料未及的是,在一次迎检中,我却因一张小小的“口袋卡”冒了泡。
当时,身为班长的我被人力资源科谢干事抽问新兵底数。
“有‘口袋卡’在手,我一定能对答如流。”正当自己暗自窃喜之际,可左边口袋摸一摸、右边口袋掏一掏,翻遍了所有口袋,就是没有找到相应的卡片。情急之下,我只得硬着头皮凭印象说了一个数字……
“新兵底数掌握不清,给你们连月度量化评比扣1分。你身为班长,本班新兵的基本情况理应装在脑中,不能依赖于卡片,这样又怎能带好兵……”谢干事当即对我提出了严肃批评。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扪心自问,我确实只是将这些“口袋卡”装进了口袋,却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原本是用来辅助记忆的工具却成了我偷懒的理由。
心怀愧疚的我把这段经历发到了旅强军网上,引来不少战友的跟帖留言:有的战友认为,制作“口袋卡”便于大家记忆,能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有的战友指出“口袋卡”容易让大家产生依赖心理,反而不利于抓好学习;还有的战友认为卡片装在口袋里鼓鼓囊囊,不方便工作生活,且容易丢失,存在失泄密隐患……
关于“口袋卡”的热烈讨论引起了旅领导的重视。指导员召集骨干传达了机关的意见:有的连队制作“口袋卡”的初衷是好的,但要合理运用,引导官兵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记,否则不仅加重了官兵负担,还易滋生惰性思想。
很快,旅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连队印制卡片资料,必须上报旅机关并经过相关部门领导审核;营连压减“口袋卡”数量,多采取讨论交流、趣味竞猜等方式帮助大家背记应知应会,让大家真正消化吸收……
如今,“口袋卡”虽然少了,可大家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干起工作来更得心应手了。
(郝建宇、任天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