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国夏日,密林仍如蒸笼一样潮湿闷热。一轮明月挂在山尖,秋蝉在枝头扯着嗓门嘶鸣,火箭军某旅官兵穿过茫茫夜色,驾驭载着长剑的战车悄然归营。
“鏖战”了20多个小时,大家的身体心理都逼近极限,一回到宿舍,几名战士连衣服都没脱,便躺在床上,带着一身疲惫进入梦乡。
野战帐篷里,旅长周勇坤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连位置都懒得挪动一下。连续火力突击演练打了好几仗,20岁左右的年轻战士都累得快虚脱,何况他这个年近五旬的老兵。
少顷,他突然睁开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墙壁上的作战地图,眼前快速浮现往日战局,一场激烈纷呈的战斗在脑海里吹响号角。
二
“嘟嘟嘟——”急促的哨音再次响起,列兵小朱觉得格外刺耳:“又紧急集合!又掐表卡时!”
他的双腿像灌满了铅,每挪一步都要使出浑身力气。额头的滴滴汗珠,穿过浓眉,钻进他的眼睛,他嘴里嘟囔着:“为了几秒钟,把我们折腾了十几遍,有必要吗?”
“打起仗来,一秒决胜负、一秒定生死!”连长陈明炜两眼一瞪,大声说道。“这不是咱旅长的口头禅嘛。”“记住旅长这话,打起仗来就不会吃亏!”陈明炜坦言,旅长的话已经像种子一样“长”在他心里了,也成为他的“带兵语录”。
这个导弹旅,地处军事斗争准备前沿,常年只有一种状态:随时准备打仗!旅长周勇坤走马上任后,跑到作战区、发射阵地、待战分队转了一圈回来,一连几天都没睡好。他心里涌动着强烈的紧迫感:与强敌过招,“快”是王道,备战打仗的事必须快些、再快些!
去年初,上级命令该旅战备值班分队保持“令到剑出”的临战状态,周勇坤带着背囊,坐镇一线指挥。没过几天,他就发现,虽然战车“水足油满”、宿舍“背囊相伴”、长剑“挽弓在弦”,但官兵头脑里的“烽火台”大多并没有“狼烟”。周勇坤决定用敌情“刺激”,让官兵绷紧打仗之弦。
一个周末,班长陈成哲考虑到最近训练很辛苦,便带着全班战士玩扑克牌减压,没承想一把牌还没摸完,刺耳的“战斗警报”便划破夜空。
“集合!快!”陈成哲毫不含糊,穿戴整齐迅速冲下楼梯。此时,周勇坤站在夜色里,眼睛盯着手中的秒表。
一个多小时后,拉动归来,大家重新回到牌桌,陈成哲略有所思:“不会再来一动吧?”“今天是周末,拉一动就够意思了,哪会连续搞,再说马上也该洗漱就寝了。”几名战士的理由看似很充分,催促道:“班长,别磨叽了,一会儿该熄灯了。”没承想,话音刚落,警报声再次响起。大家顾不上愣神儿,迅如捷豹,冲入夜色。
这次之后,大家渐渐发现规律,周勇坤不仅常态开展无预告拉动,还专门挑吃饭、睡觉、洗漱、看电视等“放松状态”下搞集合。看着战士们“睡觉都睁着一只眼”,旅长的神情似乎透露出一丝满意。
未来战场,瞬息万变,军人对时间极度敏感,周勇坤更是如此。休息时,他喜欢跟战士聊几句,但三句话不离打仗,说得最多的就是“高手过招,赢在分秒”。
有段时间,细心的作训参谋黄宗荣发现,旅长周勇坤总在官兵宿舍和装备库房间来回溜达,有时数着步数,有时看着手表。黄宗荣有种预感:“旅长肯定又憋着什么大招呢。”
果然,没过几天,周勇坤把黄宗荣和几名参谋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从宿舍到车库,这几百米距离,紧急集合起来太耽误事,能不能缩短时间?”
大家面面相觑,黄宗荣有点迟疑地说道:“应该可以。”“那你说说,从哪几个方面缩短时间?”周勇坤追问道。黄宗荣还在思考,没有吭声。
那段时间,周勇坤组织专班进行专攻精练,一次次精测细算、一轮轮反复论证,终于,论证出了新的方案。
一天夜里,部队组织无预告拉动,周勇坤拿着秒表现场督战,掐表一算,集结时间缩短近20分钟。
当旅长几年,周勇坤就是这样,事关备战打仗的事情,总喜欢挨个环节盘算时间,一分一秒地计算。他说:“打仗就要敢于与敌人‘抢跑道’,赢得先机才能把握战机!”
三
入夜,周勇坤还在“战斗”。他凝视着作战图上的一个个坐标,拿出红笔在一个坐标上画上重重的记号,脸上露出一丝诡秘的笑容:“今天就你了!”
侦察情报科科长王俊峰在门口瞄了一会儿,最终决定不打扰周勇坤的“雅兴”。周勇坤的爱好不多,除了踢足球,就是研究敌人,经常挑灯夜战研究破敌之策,“朝试剑、夜谈兵”似乎是他最享受的事。
王俊峰第一次到周勇坤的办公室,看见墙上一块布帘,很感兴趣。周勇坤见状,一手拉开帘子,一幅两米见方的作战地图呈现眼前。
“叫你来,就是一起研究下敌情。你看,这个点位的敌人属于机动作战,在战法运用上你有什么考虑?”王俊峰仔细端详一番,这张地图上花花绿绿标注了许多点位,每一个点位就是一个“藏敌之所”。周勇坤逐个解剖麻雀,对不少点位上的兵力部署、重要目标等都“门儿清”。
那一夜,他俩谈了很久,走出办公楼时已经东方初白。一起往宿舍走的路上,周勇坤突然问:“你有偶像吗?”
“我不爱追星,不过论摆兵布阵,您就是我们的偶像。”王俊峰说这话,不是为了讨好旅长,而是肺腑之言,他很羡慕旅长总能够“看清山那边的事情”。
“我这算啥呀,其实我一直都很崇拜雷英夫,他当年准确预测了‘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作为指挥员,我们就得善于把敌人看得清清楚楚,才能把打仗的事搞得明明白白。”
识天宜听风,临流须观澜。周勇坤日积月累,自己不仅对强敌对手的研究颇有功力,也要求官兵人人都成“敌情通”。
2020年6月,该旅参加上级组织的一次演练。进行敌情分析时,作训参谋摊开标绘的战场态势图,他清清嗓子,准备对着坐标点陈述敌情。
“等一下!”周勇坤突然叫停,指着地图说:“是不是在这个地域漏标了一处‘敌情’?”
“不会吧?旅长,我都看了几遍。”参谋信誓旦旦地说。
“调出早上的敌情会商情况。”大家赶紧对照敌情通报仔细核对,果然和周勇坤说的一样。周勇坤的脸沉了下来:“打起仗来,这是要掉脑袋的,是要上军事法庭的!”几名参谋愧疚难当。
周勇坤沉思了一会儿,当场为作战标图加上两条“铁规矩”:采取清单式标绘,逐项打钩确保没有遗漏;两人以上背靠背校核,及时发现和弥补失误。
这件事,让旅参谋长陈昆记忆犹新,他也下功夫不断提高“知敌研敌、制敌胜敌”的水平。当他感觉与周勇坤“知敌”水平差不多的时候,却发现旅长更胜一筹,开始“坐在对手的板凳上思考打仗”。
一次战法研究,陈昆带着参谋人员从“我攻敌防”角度研究打法战法,梳理出一套“东风剑法”。
战法成果摆上周勇坤的案头,他翻看了一会儿,突然问陈昆:“《战争通则》中有一句名言,如果我是敌人,我会制定怎样的战略?现在假如你就是对手,你会怎样防守、如何反制?”
“如果我是对手,一方面发挥干扰手段的优长,一方面发挥精确打击优势,进行点穴式攻击……”
周勇坤点点头说:“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战场上,一方的机会就是另一方的灾难,一方的胜利就是另一方的惨败,我们必须攻守易位,站在对手的角度、运用对手的思维,来推断敌人对我行动的认知和可能采取的对策,从而我们才能制定出快敌一步、高敌一筹的计谋和策略。”
以己度敌、反观以求。陈昆脑子里快速将战法成果过了一遍,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按这个思路看,战法还有差距,我们再重新研究研究。”
一连几天,陈昆带着参谋团队对以往的战法成果进行了梳理完善,专挑敌人思想认识上的“不意”、作战部署上的“不备”、武器使用上的“死角”下手,形成一批实用管用的战法打法。
几个月后,火箭军“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吹响号角,周勇坤和其他导弹旅长同台竞技。两年前,他就曾在这里与大家交手过招,此次再战出征,他心里盘算着如何“一锤定音”。
铺开一张偌大“考卷”,一场“明天战争”即将打响,周勇坤根据“预置”的作战背景,平常熟知熟记的敌情信息和导弹战法一股脑涌上心头,他迅速展开领会上级意图、研判战场态势、优化编制配置、组织火力筹划、进行防卫战斗等一系列筹划作业。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淌,只见周勇坤摊开一双厚实有力的大手,“噼里啪啦”地敲击着电脑键盘,电脑屏幕上蹦出一个个跳动的字符……
比武鸣金,周勇坤虽然没能摘金夺银,但他感到“不虚此行”,当天就在野战帐篷里进行了小结。他说:“来自上级机关、院校和战区的专家对作战方案进行了检验和把关,让我们找到了短板,其实最受益的是军事斗争准备,战场求真比赛场求胜更重要。”
走出比武考场,大门上“从这里走向战场”的战斗标语格外醒目,这一刻,周勇坤步履铿锵,坚定而执着。他相信:只要按实战要求反复锤炼,就一定能够掌握未来战争的“胜战之钥”。
四
这次发射,事关重大:某型导弹亮剑试锋,一切按照实战流程展开……
从战车驶出营区那一刻,周勇坤就知道,这一仗不好打。尽管他们做好了十几种预案方案,但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发射前导弹转载的时候,天公似乎故意刁难,风骤起、雨突降,瞬间风速直逼临界值。
发射营长虽然知道周勇坤最反感“险不练兵”,但还是试探性地建议:“旅长,从没遇到这样的天气,要不等等再说?”
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怎么办?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周勇坤。他仔细研究了一下气象数据,甩出一句:“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克服,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能瞻前顾后。”
指挥车里,几人围坐,周勇坤带着骨干快速分析研判,细化具体方法,斩钉截铁地说:“天候条件虽然临近临界值,但可以按计划完成转载任务,我来指挥!”
随着他一声令下,吊绳缓缓升起,导弹慢慢离开运弹车,所有人的心都悬在了嗓子眼。
周勇坤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稳准严细精确指挥……当导弹稳稳地落在发射架上,在场的官兵不禁鼓起掌来。
看着眼前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周勇坤不喜反忧:就算自己浑身都是铁,又能打出几颗钉,只有人人都能够临危不乱,把本领练到极致,才能够关键时候一招制敌。
任务结束,周勇坤召集几名指挥员过来“聊聊”,三两句话就说到正题:“军人血性指数有多高,打赢的成色就有多足,咱们作为指挥员,最大的血性不是把战斗口号喊得震天响,而是在关键时候能够作出正确决策,实战化的风险该担就得担。”
随后,他现身说法讲起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一年,周勇坤还是一名营长,带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探索一种新的导弹发射模式。现在看来,这种发射模式简单得“宛如平常一段歌”,但在当时却是不小的挑战。
秒针滴答,发射“零秒”即将到来,官兵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忙着数据装订校核,进入了最紧张的“倒计时”临战准备。
就在这时,一名上等兵突然语带惊慌地报告:“出现故障现象,但一眨眼工夫就消失了。”
现场空气瞬间凝固起来,周勇坤也愣了一下,要知道,这个部件出现故障的几率在万分之二,没想到被他们赶上了。
“赶紧组织故障排查!”周勇坤来不及多想,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故障现象,可几轮排查下来并没发现异常。
原因到底在哪?他们又对照整个发射流程进行全面检查,一番忙碌下来仍是一无所获。
“排查这么细致,都没有发现问题,应该是偶发故障,不影响发射。”有人建议。
“没发现故障,并不代表没有故障,坚决不能让导弹带着故障上天。”周勇坤觉得心里不托底,提出了不同看法。
“耽误了发射,这个责任可不小。”
“这个责任我来担,我现在就给上级打电话请示。”接下来的时间,周勇坤带领骨干对导弹进行全面“体检”,一根线头、一颗螺丝都不放过,最终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一个零件松动导致故障。很快,故障排除,导弹成功发射。
那一仗,打得精彩,刷新多项纪录,周勇坤也戴上一枚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战友开玩笑说:“都说你平常胆大,这次胆小了一回,还换回一个二等功。”
本是一句玩笑话,却让周勇坤更加坚信:艺高人胆大,带兵打仗就怕“胆子大、技术差”,不能熟练掌握导弹专业技能,打起仗来就要吃大亏。
去年夏天,该旅奉命参加一次发射演练任务。就在导弹全部进入作战地域之时,上级突然下达命令:组织部分兵力变换发射地域,完成火力突击任务。
千里远程机动、两区异地指挥、通信应急组网……部队“位移”一下,准备千头万绪,距离远、环节多、要求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将会影响整个演练。
大战在即,谁当领衔?周勇坤毫不含糊:“我是一旅之长,我来!”当天夜里,一支钢铁洪流在茫茫夜色里奔袭,周勇坤指挥部队上高速、走国道,钻山沟、穿林海,一路奔袭,千里转进。
几天后,发射零日到来。“中军帐”里,周勇坤目不转睛地盯着相距千里的两个“战场”,手指敲击着电脑键盘,“信息流”将指令传输到各个发射单元。
“10、9、8、7、6……点火!”随着一声声“点火”口令,发射号手沉着按下点火按钮。
第一发导弹呼啸而起,紧接着,第二发、第三发……一发发导弹怒吼着、轰鸣着,直刺苍穹。
发射成功,周勇坤带着官兵复盘战局,一连串数据再次刷新纪录:部队连续鏖战72小时,多次变换发射阵地,准时发射多枚导弹。
第二天,周勇坤起得格外早。他一口气爬上一座小山,眺望天边喷薄欲出的旭日,他的目光早已投向未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