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云:“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战场上,胜与败是对立统一的,利与害是紧密相连的。面对斗争激烈、诡谲多变的战场情况,唯有全局在胸,料胜先料败,趋利先避害,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防败重在知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败就要在作战前把各种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想细、想深,多估计几种“不测”,并一一做好应对准备。这样,一旦处于危局、险局或局部的失利,才能临危不乱。纵观古今战例,知胜而不防败者,虽然一时胜了,最终还是要败,而知败防败者则不败。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前,就考虑了三种结果,其中之一便是不能成功时的严酷局面,使上下官兵都知道利害关系,并作了针对性的计划和安排。后面虽遭国民党军前堵后追,刘邓大军最终胜利挺进大别山。
防骄贵在知败。“骄兵必败”,防骄就要在打了胜仗之后,更加小心谨慎,能够看到潜在的、对己方不利的处境和可能转向失败的因素。如果盲目乐观、自信,只看到成功的趋势,忽视危险的因子,就容易被胜利的“虚光”迷惑,轻敌傲慢、戒备松懈,导致最终失败。古今中外,大胜之后大败的故事不胜枚举。1800年6月14日拂晓,奥地利军队与法国军队会战于马伦哥。双方力量悬殊,加之法军统帅拿破仑判断失误,法军节节败退。15时,奥军统帅梅拉斯认为法军已经被打败,欣喜若狂,因胜而骄放松了警惕,将指挥权交给参谋长察赫,自己临时离开了战场。在骄傲情绪支配下,奥军部署散乱,追击缓慢,被时刻注视战场形势的拿破仑抓住时机组织反攻,奥军由胜转败。
防躁要在知败。“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战场情况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常常是利中有害,害中有利。防躁强调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理智,透过现象看本质,减少盲目性。战胜对手之后,要能够看到此消彼长的不利因素,不轻敌、不急躁、不盲动,审时度势,料敌用兵,力求攻必克、战必胜;败于对手之后,能够找到失败之因,不丧失信心,不消极气馁,尽力化解或挽回失败的影响和损失,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直至摆脱败势、扭转败局。因此,知败是戒急戒躁的“稳定器”,在不利情况下,可起到稳定心理的作用,在有利情况下,可起到抑制情绪的作用。只有不浮不躁、居安思危,才能赢得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