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善用批评励兵心

——新疆边防部队基层一线见闻③


■本报记者 欧世金 孙兴维 特约记者 黄宗兴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对于新疆伊犁军分区勤务保障营官兵来说,离首长机关近,不仅没能“先得月”,还受了不少委屈。

调整组建之初,不少官兵觉得,勤务保障营是首长机关的“宝贝疙瘩”。因为该军分区领导和机关干部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勤务保障营营区,官兵的工作生活表现都看在眼里,自然会多一些关注。可没过多久,官兵却有了另一种看法——

“在首长和机关干部眼皮底下工作,出了针尖大的问题都瞒不住,挨批评成了家常便饭”“大事小事有一点做不好就挨训,哪来劲头干工作”……

谈起“表扬少挨批多”的经历,勤务保障营营长蒋明亮说起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年初,两名机关干部来营里检查工作,发现一名驾驶员没有出早操,当即批评了值班干部。第二天,军分区机关下发通报,批评勤务保障营“管理不力”。“实际上,那名驾驶员之所以没有出操,是因为前一天夜里执行紧急出车任务,我们按规定让他补觉。”蒋明亮感到有些委屈,“少数机关干部提出批评却只看现象、不问原因,简单地将批评当成了抓落实的手段,这样容易适得其反。”

今年干部调整工作展开后,该军分区领导到勤务保障营调研摸底,两名家在驻地的干部提出:哪怕调整到离家远的单位,也希望能换个岗位减轻压力。他们进一步调研发现,该营有这种想法的干部并非个例。

前不久,该军分区党委把调研了解到的问题摆到了基层建设形势分析会上,集思广益专题研究。

会上,该军分区一位领导道出苦衷:我们一直把勤务保障营当“宝贝”,比别的单位多几分关心爱护,平时看到问题就指出来,其实是想帮助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想到给官兵带来这么多的困扰和压力。

“督促大家进步的爱护之举,为何变成了官兵心中的负担?”带着这个问题,该军分区党委进行了深入分析。有人认为,批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才有利于官兵进步;也有人认为,批评只是手段,也要注重提建议、出点子,一味批评容易打击官兵工作积极性……

事越说越透,理越辩越明。“表面看是工作方法问题,从深层次看却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祟。”该军分区主要领导带头反思,改进工作方法,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善于用好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既要敢于批评指出问题所在,更要善用批评帮助官兵成长进步。

在此基础上,他们探索正向激励机制,坚持以欣赏、信任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工作干出成绩、单位建设取得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他们还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只要是为部队战斗力建设尽职尽责,就容许工作中出现失误,但要及时帮带助其改正,保护官兵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