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兵言兵语”里的兵情兵事


■徐  勇

闲暇之余,收集整理军营俗语,体味蕴含其中的兵情兵事、兵心兵韵,常有读无字之书的获得感。相比《老话说得好——不可不知的民谚俗语》这样结集成册的民间语言艺术,军营俗语虽未归纳成体系,但这些接地气、有灵气的军营短语也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很多俗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品位,充分体现了官兵对部队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官兵们喜闻乐见的“兵言兵语”“军营文化”。在相同语言场域之中的对话者,会因为这些有特殊含义的俗语增进双方感情、增强集体认同感。无论是口述还是书面语言,充满特色的俗语总能令人惊艳。

俗语反映的是军营里的酸甜苦辣。有的官兵常驻人烟稀少的地方,“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是年轻人面对寂寞时的自我解嘲;有的官兵在繁华的都市,“操场挨着市场,岗楼对着酒楼”,是战士面对灯红酒绿的淡然自若;有时“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断突破体能技能的极限;有人“活着就是奉献”,在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依然坚守。这些语句因为形象地反映了军营的生活状态而流传,成为军营文化的一部分。

俗语体现了军人昂扬的精神状态。“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反映了军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反映了军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闯劲和拼劲;“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反映了官兵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决心;“要碰硬不要硬碰”,反映了官兵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具体结合。“机关千条线,基层一根针”“打赢先打假,为战不为看”等俗语,蕴含着朴素的哲理,是对军营现状的生动刻画,具有强健的生命力、感染力。

俗语是对军事术语的演变应用。“兄弟们,一起上!”“任务完成,撤!”这类的话语常常出现在官兵的日常生活中。“来,全部消灭掉!”常用在吃饭的场合,“我们在,阵地就在!”常用在篮球等体育比赛场合,“三互小组”常用来形容关系亲密的三兄弟,“荣誉政委”常用来称呼基层主官的妻子,“你靠边稍息”“别乱放炮”常用来提醒战友注意言辞。这些俗语反映了军人随时备战打仗的生活方式,更体现了浓浓的“兵味”。

俗语是官兵情感的犀利表达。官兵们不喜欢那些“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看着材料判,听着汇报断”的领导;不希望“机关乱忙”造成的“基层忙乱”;认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上级。官兵之间不兴“你好我好大家好”式的一团和气,想要获得大家的尊重还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大家比的是“当面锣对面鼓”的台上功夫,讲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决心。

别具一格的军营俗语,有些来自战士们口耳相传,也不乏书中阅读来的经典语句。这些语言鲜活生动,记录着一个时期的军营风貌,在去芜存菁的基础上,真心希望这些官兵喜闻乐见的语言成为军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通过军营作者的笔尖,更多进入文学作品之中,将这些充满“兵味”的语言,分享给更多读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