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安望江工业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吉永生,人称“吉总”。他个子不高,光溜溜的圆脑壳,眼睛小小的,笑起来能眯成一条缝。
生活中,吉永生待人和善。一旦工作起来,他像变了个人,苛刻较真,“身边人”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字——“怕”。
同事的“怕”
“你怕吉总吗?”
“怕!”张继伟快速回答。
“他看起来很和蔼,怕他啥?”
“干不好要遭吼的嘛!”
“听说最近项目,你没少挨吉总批评?”
“他要求高!真是压力山大……”
张继伟是公司技术研发总监,负责技术协调、项目对接等工作,作为吉永生的技术“代言人”,少不了和他进行业务探讨。
吉永生嗓门大,研发人员深有体会,“隔着两道门都能听到他吼人”。
吉永生有一套多线并行工作法。和他一起工作,头脑要飞速转动。推进新项目,新问题层出不穷,吉永生少不了和同事们一块讨论,“要是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就只有经受暴风骤雨的洗礼了”。
“我怕他,但我更敬重他。”张继伟谈起与吉永生的一段经历。
2018年底,公司启动某新型装备研发项目。刚开始,大家连基本原理都不了解,只能大眼瞪小眼。后来,公司邀请国防科技大学专家来指导。吉永生每天追着专家学习请教,不到半年就能独自进行专业计算、设计大系统集成方案。当年年底,吉永生带领团队打造出样品实物,经过反复优化设计,该新型装备提前投入量产。
“说起吉总,我们是真怕但也不怕。他嘴上苛刻但内心温暖,批评是让我们进步,尽早成才。作为晚辈,我们岂能不奋起直追?”这时,同事们眼中的“怕”成为一种敬佩。
儿子的“怕”
去年,儿子吉星熹来到公司工作。
“你怕你父亲吗?”
“怕,团队里谁不怕他?”
“你是他儿子,总归好点吧?”
“算了吧,他是老爸,我是儿子。凶起我来,还不是理所当然。”
“你怕他啥?”
“他对我有很高的期望。去年刚入职时,他直接给了我一本上百页的技术文档,留下一句‘不懂就问’。我哪里看得懂,完全一脸蒙。没过多久,他就问我 ‘怎么看了也不问’?吓得我半个月没回家。过了一阵子,我摸索出一些门道,这才能提出一些问题。”
“和老爸共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记得小时候,他经常加班、出差。那时候我不理解,也抱怨过。现在和他一起工作,我慢慢懂了:任务指标、项目节点、技术难题压力如山,他必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现在你还怕他吗?”
“怕!但我更怕他着急上火,怕他劳累过度,怕他身体不好……”说到这里,吉星熹一脸担忧。
原来,去年吉永生因劳累过度,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白天外场搞试验,晚上点灯熬油做计划,看着父亲忘我工作,吉星熹心疼不已。
徒弟的“怕”
“吉总一凶,眼睛一瞪,我忍不住后背发凉。”景远军是公司某室主任,是吉永生很器重的徒弟之一。
“吉总对技术指标要求极高,如果方案考虑不周、工作没有做到位,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我……”景远军说。
工作中,吉永生脾气一上来,吼声随之而来。
“论证指标为啥没有提前了解?现在时间多么宝贵不知道吗?”
“不要找理由。前期工作没做到位先从自身找原因。”
“先弄清楚项目需求是什么,再跟我讨论!”
……
某大型装备研制项目,景远军负责某设备流程设计。面对全新领域、全新概念,吉永生带领团队组织了3轮专题研讨,流程设计修改4遍,设备界面布局设计换了10多个版本。最后,吉永生才拍板通过。
提起此事,景远军笑着说:“吉总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每次内控指标定的比外控指标还高,真是要把人‘逼疯’的节奏。”
正是靠着“高标准、严要求”,吉永生团队实现了一次次技术跨越。前不久,一条喜讯从某试验基地传来:由吉永生团队承担的某大型装备研制项目取得实物竞标试验第一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