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塑造平凡英雄的朴素史诗

——评电影《守岛人》


■张宛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根据“人民楷模”王继才守卫开山岛32年的感人事迹创作拍摄的电影《守岛人》,凭借真实感人的故事原型,扎实细腻的剧本,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凝心聚力,培根铸魂,是主旋律影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使命。近年来,涌现出的诸多优秀军事题材影片,如《建军大业》《战狼》等,从民族、国家、社会等不同层面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故事片《守岛人》另辟蹊径,从历史事件和典型人物的传统塑造中跳脱出来,聚焦于一位普通民兵,将守岛人王继才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生故事搬上了大银幕。虽然主人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一组普通的数字却写下了他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不变初心——王继才在开山岛上驻守32年,11680个日日夜夜,写下189本日志……一个人、一座岛,一辈子、一件事,一声承诺、一生坚守。从怨到爱,从守到建,“人民楷模”王继才纯粹而崇高的精神境界超越了时空,生动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真谛。

伟大的灵魂,常常蕴含于平凡的人生。张思德、雷锋、张富清都曾是一名普通的战士,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那些直至牺牲都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英雄,还是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各个阵地上的普通人……王继才与他们一样,是千千万万个平凡英雄的代表。他们坚守平凡,最终创造非凡,时代需要铭记这样的平凡英雄。影片《守岛人》正是以平民的视角,成功地向大众展示了英雄人物的崇高品格,从而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共鸣。

《守岛人》向我们如身临其境般展示了那座孤岛:无电、无淡水,野草丛生,蛇虫鼠咬,海风呼啸,只有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在难以想象的困苦中,王继才从最初答应的15天,到抱怨着坚持到48天,再到妻子辞去工作上岛,俩人一直坚持了32年。在如此极致的故事展开中,如何让大家相信、接受并看懂这样的价值选择?这是《守岛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守岛人》通过电影蒙太奇的手段以及镜头语言,让我们看到了王继才最初上岛是因为对恩人的信守承诺,是向家人证明自己的勇气与担当,还有对接班者的一丝不放心。这些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和朴素情感的真实再现,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懂得了什么叫成长、什么叫奉献,从而更加理解了王继才之所以把“守岛就是守国”当作自己的信仰和一生事业的真正原因。王继才夫妇虽然身在孤岛,却比一些困在心灵“孤岛”的人活得更加充实。他们在无人观礼的岛上坚持每天升国旗、唱国歌,为迷航的渔民指路。日复一日的常规任务,却是守岛人的精神动力来源,给了守岛人源源不断的内在力量,维系着他们内心秩序的平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守岛人》创作团队以守岛精神拍摄守岛故事,多次深入开山岛采风体验生活,与王继才的遗孀王仕花同吃同住,在细微之中体悟守岛人的生活感受和心路历程。此外,该片美术团队为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剧组对拍摄场地进行改造,包括升旗哨所、礼堂、坑道、码头等全部进行实景建造,加工制作道具上千件。为展现32年的时间跨度,美术团队必须兼顾不同置景和道具的做旧程度,以在置景细节上呈现时间的流逝。小到一砖一瓦的搭建,大到船只的重新改造,精雕细琢的场景设计,为演员表演和拍摄带来真实感与代入感。长达6个月的拍摄过程中,所有演职人员在艰苦的拍摄环境中没有抱怨和退缩。在刮风下雨、悬崖巨浪下,就连晕船的同志也一次次地挑战身体极限,好像这不仅是一项工作,而是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文艺既要反映现实,也要讴歌理想;既要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要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尚;既要弘扬和践行中华民族精神,也要丰富和升华伟大时代精神。今天,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也是一个个人价值选择更加丰富多元的时代。《守岛人》以电影艺术的方式告诉我们:家国情怀并不是空洞的词汇,而是蕴含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仔细品味王继才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我们就能够从一个平凡英雄的人生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激励我们超越小我,在国家、民族的前进步伐中找到个人前进的路标,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更加丰富精彩的人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