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雄奇激越 别树一帜

——品读李贺的军旅诗词


■邓一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这首诗,运用从设问到反问的句式,感慨有志男儿为什么不执戟仗剑、奔赴疆场,为平定战乱效力建功;看看那些供奉在凌烟阁上的开国功臣,若甘做一介书生怎能像他们那样为国建立不朽功勋?这篇满怀爱国激情、雄心壮志的力作,广为传咏,古往今来不知引发了多少热血男儿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情感共鸣。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儿时聪慧过人,七岁能诗,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27岁英年早逝。他的诗想象丰富奇峻,构思精巧奇妙,语言瑰丽奇隽,极富独创性,在中唐诗坛别树一帜,有“诗鬼”之称,留下了“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东方风来满眼春”等千古佳句。身处唐王朝渐趋衰微、藩镇割据的乱世,他创作的军旅诗,秉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正义立场,热情歌颂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反映了诗人经世报国的政治抱负,具有雄奇激越、凝练峭拔、色彩浓丽的艺术风格。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军旅诗的代表作,描写了一场平定叛乱的战事,铺展开一幅惊心动魄而又有声有色的沙场征战图。“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开篇着意渲染敌军重兵压境、唐军严阵以待的紧迫态势;“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到视觉,生动刻画了号角连天、血光四溅的战地景况;“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表现与敌顽强拼杀,凸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战斗激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借用黄金台的典故,直抒将士们慷慨赴难、以身报国的英雄气概。全诗句句着色、以色衬景、以色表意,构成色彩斑斓的战争画卷;将写景、写事、写人融为一体,展现惨烈悲壮的征战场面;意境雄浑,辞采诡丽,情感充沛,显示了非同凡响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马是古时劳作和征战的重要工具,也是军旅诗词中常用的物象。李贺的《马诗》(组诗),以马为题材,抒发感怀,有着意旨深广而精彩独到的艺术开掘。“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浩瀚如雪的大漠、晓月如钩的燕山既是良马的故乡,又是征战的沙场;什么时候为良马配上“金鞍”,让它奔跑如飞、效力沙场。诗人以良马等待出征,喻指有志之士期待国家的召唤,抒发了诗人满腔报国之志。“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以唐太宗率部战胜隋朝军队所骑的骏马,隐喻明主方能识良马;而良马不嫌身披的铠甲沉重,奔赴疆场、疾可追风,表达了越是贤才越渴望得到贤主的赏识,能为国担当重任、一展雄才。“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催马渡江、艰险无惧、直奔战场,战马嘶鸣、疾驰如风、神采飞扬;今日手持君王亲授的宝剑,开赴到哪里都是所向无敌的英雄豪杰,展开了一幅跃马驰骋、人马合一、疆场称雄的征战图。诗中咏马喻人、赞马颂人,彰显了咏物诗托物表意、借物言志的艺术魅力。

李贺的军旅诗,在语言运用、意境创设上追求以奇制胜,情思邈邈,独具神韵,带给人别出新意的艺术审美。在《塞下曲》中,从“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到“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描绘出北风萧瑟、夜光如水、天际苍远、皓月高悬的绮丽边塞之夜;从“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到“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描绘了踏露出击、挥戟拼杀而敌阵森严、激战犹酣的寒夜破敌之战。作品寓情于景,深沉苍郁,充盈着对艰苦戍边、英勇抗敌将士的崇敬之情。在《送秦光禄北征》中,从“髯胡频犯塞,骄气似横霓”的胡兵进犯、来势汹汹,到“将军驰白马,豪彦骋雄材”的率部出征、持才领命;从“箭射欃枪落,旗悬日月低”的能征善战、威震敌胆,到“榆稀山易见,甲重马频嘶”的长途奔袭、举兵迎敌;从“桃花连马发,彩絮扑鞍来”的有勇有谋、良策歼敌,到“今朝擎剑去,何日刺蛟回”的威武出战、灭敌凯旋。声情顿挫,语奇意切,气韵雄浑,表达了对出征将军定能所向披靡、为国建功的期许。在《吕将军歌》中,“独携大胆出秦门,金粟堆边哭陵树”,痛惜忠勇非凡的将军,无奈独自到先帝陵前去哭诉;“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慨叹面对北方藩镇作乱,将军却只能星夜舞剑、赋闲在家;“将军振袖拂剑锷,玉阙朱城有门阁”,直陈时事,鞭挞时弊,意蕴深刻,充满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忧愤,折射出诗人以报国为怀的思想境界。

从“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到“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李贺以“意取幽奥,辞取环奇”的独特诗风,以“笔墨蹊径”“另炷瓣香”的艺术追求,开辟了军旅诗词别具一格的审美境界。而那“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的豪言壮语,更是诗以言志,带给人们长久的精神滋养和激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