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透视2021年度全球防务企业百强榜——

冷暖不均:“疫情寒冬”中的军工企业


■吴华文  曾梓煌

上个月,国外一家网站发布了2021年度全球防务企业百强榜。过去一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经济衰退,全球防务企业总体收入却实现了5%的增长。

详细分析,有些军工企业逆势增长,也有一些军工企业陷入低谷。原因何在?“疫情寒冬”中的军工企业为何冷暖不均?这篇报道为您一探究竟。

全球防务收入实现“五连涨”

有专家说,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经济面临一次“急刹车”。

疫情暴发初期,军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军工产业发展急转直下。法国政府宣布“禁足令”后,位于诺曼底地区的瑟堡海军造船厂2天内紧急撤离4000多名工作人员;响应政府号召,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生产线关停近2个月……

出乎意料,尽管疫情肆虐,全球防务企业总体收入仍迎来第五年连续增长。相比2020年榜单,今年大部分上榜企业总收入都有所突破:英国BAE系统公司增长12%,法国赛峰公司增长7%,以色列埃尔比系统公司增长4%……

将视线投向行业全局,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缘由。近年来,全球防务市场不断扩张。据统计,2020年全球军费开支增长2.6%。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军费开支同比增幅最大的一次。

军费持续稳定增长,让军工企业直面疫情有了底气。去年底,英国政府批准了冷战以来最大的一笔国防投资计划,计划在未来4年增加219亿美元用于舰艇建造、网络空间作战等项目。法国政府颁布新规,允许优先支付5000法郎以下的小额贷款,帮助从事军工相关业务的中小企业。

放眼全球,更是如此。10年前,世界仅有15家军工企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而今年百强榜单中已有24家公司超过这一数值。去年百强榜单上的末位企业全年收入不到3亿美元,今年百强榜单上,末位企业收入翻了近一番。需求旺盛的军方客户,成为军工企业逆势增长的“摇钱树”。

军贸市场向来是不见硝烟的战场。随着一些国家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军工企业纷纷抢抓时间复工复产。从去年4月开始,英国BAE系统公司就重新规划工作场地、制订疫情防控规则,恢复无畏级战略核潜艇、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建造任务;法国海军造船厂购置了大批防疫物资供应生产车间,让工人们采取“两班倒”“不交叉”的方式,以小团队方式轮番作业、投入生产,如期开启叙弗朗号核潜艇的试航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诸多高端防务产品的生产线已摆脱了人力密集型的传统窠臼,实现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有些项目研发工作可以通过居家远程办公完成,避免人员密集接触,确保生产有序展开;部分军工企业采用数据判读程序,将产品的数据测试从“线上”转移到“云端”,生产效能换挡提速。

疫情初期,在口罩、呼吸机等抗疫物资紧缺的背景下,不少军工企业果断把握机遇,转产相关物资自救。俄罗斯彼得罗夫斯基工厂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将原本为海军生产军品的车间转投生产杀菌灯,日产量一度达500余台。以色列IAI公司将导弹生产线改装为呼吸机生产线,极大缓解医疗物资不足的压力。法国军方在去年4月至5月测试了1500种口罩产品,验证了300余种制造材料,将订单分发到大批中小企业,为他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越高,受疫情影响越大

过去一年,并非所有上榜企业都能挺过疫情“寒冬”。

飞机停飞、航班减少、上座率持续走低……疫情对民用航空业的冲击最为直接,不少涉足民航飞机制造领域的军工企业损失惨重。法国达索公司设计制造的“猎鹰”商务机销售额走低、“阵风”战机生产效率低下,公司总销售额从2019年的73亿欧元下降至2020年的55亿欧元。

作为波音公司一级配件供应商,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也遭遇“滑铁卢”,收入跌幅高达42%。有关数据显示,三菱重工公司产量最大的空客A330发动机零件全年产量下降60%,A320发动机零件减产约20%。民用航空业发展持续低迷,令三菱重工公司痛下决心,冻结已投入大额研发经费的Space Jet项目。

不难发现,这些处于“失血”状态的军工企业,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越高,受疫情影响越大。作为军贸市场的大买家,印度国产武器和系统平台有近20%零部件依赖从国外进口。去年,印度有近50个大型国防项目因供应链断裂而进展缓慢、陷入停滞。

此外,印度与多国签署了技术引进协议,如与俄罗斯合作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项目、与韩国合作的K9火炮项目等。这些项目,有很多关键生产环节都需要国外专家把关。受疫情影响,大量专家无法及时到岗,导致军品产能直线下滑。据统计,去年3月至5月,印度国防工业损失高达30亿美元,100多家大型军工企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疫情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深远。“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是不少军工强国应对疫情的发展策略。然而,军工领域业务谈判和履约周期长,涉及政府事务和鉴定程序多,需要大量面对面会议洽谈商定,业务拓展受到影响。

2020年,法国萨托利等防务展会相继取消,让不少军工企业难以达成采购合同,发展陷入困局。法国国防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疫情阻碍多个军贸大单谈判,去年法国武器出口额为49亿欧元,比上一年足足减少41%。

疫情之下,“危”中亦有“机”

“当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投资界沃伦·巴菲特的话,被不少企业家奉为圭臬。疫情带来种种“次生危机”,有一些军工企业却能突出重围。

在今年百强榜单上,以研发电磁炮和火控系统闻名的土耳其阿塞尔桑公司,主营雷达和光电子设备的德国亨索尔特公司等一些军工企业再次登榜,成为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新秀”。

近年来,新一轮信息革命如火如荼,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领域,引发军工企业的激烈角逐。早在2018年,俄罗斯就打造“时代科技城”,提高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缩短新型武器装备研制周期。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还在园区设置专门实验室,开发应用区块链技术。

在网络安全领域,以色列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色列不仅有网络安全部队,还有400多家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集中在特拉维夫,距离以色列国防部很近。以色列在军地之间开设了一扇行之有效的“旋转门”:许多研发机构的重要创新技术首先在军事领域运用,技术成熟后便可以快速转化到民用领域。政府、军队、企业和学术机构联动的融合生态体系,使以色列得以抢占军事科技高地。

欧盟也不甘人后。当前,国家竞争已从传统领域拓展到数字化空间,欧盟相继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数字市场法》等政策法规,增强数字创新能力。德国和法国联合牵头实施“GAIA-X欧洲云计划”,试图通过加大新兴技术领域的投入,建立一个为欧洲企业存储、处理和交换数据的“母云端”。

危机是一把“双刃剑”。疫情给军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疫情之下,军工企业纷纷引入新技术,乘势而上加快生产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有的企业开启了线上工作模式,极大提升了流程审批、项目管理的效率。还有的企业打造出云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生产线,使其自动匹配人员及供应链,实现生产效能的最优化。

疫情防控期间,“居家+线上”的全新办公模式,进一步推动国家安全边界从“线下实体”向网络延伸的进程。更大的“蛋糕”,令实力雄厚的军工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应用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开始。当前,军工企业作为各国高端制造和尖端技术的引领者,只有善于从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发展机遇,才能以科技之力弥补危机之损,推动军工产业优化升级。

上图:7月25日,第15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苏-57战机完成飞行表演后降落。

新华社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