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作为各国海军舰艇中的多面手,近年来一直发展较快。从设计理念上来看,因各自需求不同,各国护卫舰在功能定位上也有差异。那么,世界各国的护卫舰研制正朝哪些方面发展?本期“兵器控”通过介绍3款较新的护卫舰,帮你探寻其中的一些变化。
舰体不小 “留白”较多
德国MKS180型护卫舰
和以往护卫舰“个头”较小的印象不同,德国MKS180型护卫舰的满载排水量达到9000吨,是护卫舰中名副其实的“大块头”。
该型护卫舰据称由德国和荷兰相关造船集团联合研制,定位是多功能护卫舰。
“耳聪目明”是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前提。凭借有源相控阵雷达、对空对海监视雷达、红外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舰艏反潜声呐、低频拖曳阵列声呐等设备设施,MKS180型护卫舰拥有较强的对空、对海态势感知能力。
对其“带刀侍卫”这一角色,一些军迷不太认同,觉得该型舰1门舰炮、4到8枚反舰导弹、2套21单元发射装置等武器配置与它的“块头”不相称。
也有观点认为,这是该型护卫舰的优势所在——“留白”较多,给模块化设计提供了用武之地。通过搭积木一样地更换战斗模块,该型舰可以有侧重地强化反潜、防空、对地、反舰、反恐等任务能力。
成本优先 舰炮“迷你”
英国31型护卫舰
护卫舰在海军舰艇中有“经济适用男”之称,充分体现着“花小钱办大事”的特点。英国着手打造的31型护卫舰在这方面特征较为明显。
作为一型排水量近6000吨的护卫舰,它的建造成本被大幅压低,这导致一些被外界看好的武器装备——多阵列相控阵雷达、拖曳阵列声呐等,无法装备到前几艘舰中。在动力系统方面,它放弃柴燃电复合推进系统,改用相对便宜的全柴动力系统,在防空能力上也有所压减。
在舰炮选用上,该舰“匠心独运”,准备列装中小口径的57毫米舰炮和40毫米舰炮,以便应对来自无人舰艇和无人机等的集群攻击。
不过,该型舰拟安装的战斗管理系统冗余度较高,可以支持该舰在未来增加额外的武器装备。
通用度高 “变身”灵活
法意FREMM型护卫舰
和前两款尚在研制阶段的护卫舰相比,法国和意大利联手研制的FREMM型护卫舰已经在一些国家列装服役。
该型护卫舰的研制,瞄准的是“欧洲下一代护卫舰”目标,在设计上采用大量拉斐特级护卫舰与地平线级驱逐舰的成熟技术,在隐身性能、抗沉能力、损管水平方面有其过人之处。
为同时满足两国不同需求,FREMM护卫舰有4种型号,分别为两种反潜型、一种对陆攻击型以及一种通用型,各型号之间平台和零部件的通用程度达到八成以上。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建造和改装相对容易,因而被认为有遂行更多类别任务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