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液压系统,起竖导弹。” 午夜时分,火箭军某旅一场发射对抗演练渐入高潮,发射一营接到指令后迅速行动。
“液压系统无法取力!”就在此时,导调组突设特情,发射流程被迫暂停。紧急关头,发射架指挥长于泽源迅速组织号手对各类开关、电磁阀、线路进行排查。经过一番周折后,故障排除,但因耗时过长没能准时发射,被判“发射失败”。
“排除液压系统无法取力故障,需要检查的项目又多又细,发射窗口临近,时间根本来不及,导调组设置这个特情就是故意刁难。”复盘检讨会上,几名号手提出异议,导调组组长孟博不慌不忙,举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个案例,顿时让他们哑口无言——当时,面对“瞄准窗口自动打开失败,导致无法瞄准”的特情,号手没有按惯例选择排查故障,而是直接将窗口外的挡板拆了下来,使瞄准正常进行,最终按时完成发射。
“造成液压系统无法取力的原因很复杂,如果按常规进行溯源排除,确实无法按时发射,但应对故障并不只有一种方法。” 技术室工程师闫海说道,在分秒必争的发射场,需要快速决断,只要不是影响导弹发射程序正常运行的故障,可以视情跳过,待发射成功后再行处置。对此次演练中出现的情况,完全可以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手动取力操作。
其实,对于手动取力,发射架指挥长并不是不懂,只是这个操作需要发射车驾驶员、操作号手和指挥长紧密协作,风险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对装备造成损坏。由于这个故障出现几率很低,为安全起见,各营连平时很少开展此项训练。
“平时回避‘小风险’,战时留下‘大隐患’。”现场督训的营长陈磊带头展开自我反思,“手动取力作为应急处置措施,可以在紧急关头派上大用场,而我们却弃之不顾,说到底还是‘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思想在作祟。”导调组组长孟博也坦言,在平时的“营营对抗”“架架互导”等演练中,大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忽视了对官兵战场应急应变能力的检验提升,使很多人陷入了按部就班操作的习惯套路。
一道排障题,考问应急策。复盘检讨结束后,该旅趁热打铁,立即组织官兵立足战位充分设想在战场上可能遇到的急难特情,按照打赢未来战争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制订专攻精练方案。与此同时,他们还将此次演练中出现的问题,纳入战场特情库,常态化开展针对性训练,补齐战斗力短板。
崔家堂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