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书写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篇章


■马宝军

8月12日是第10个世界大象日。就在大象日前夕,一路“象”北的云南亚洲象群踏上南归路,并且成功跨过南归的最大障碍元江,平安回归其适宜栖息地。在过去数月里,为了人象平安,当地政府、民众和相关专家学者付出了巨大努力,广大网民的心也时刻被这群“大可爱”牵动着。此外,“国宝”熊猫受威胁程度降级、鲸鱼又现大鹏湾等新闻不断“刷屏”,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生物多样性构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严重……这些都不断地警示人类,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扭转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带来的全球挑战。

早在2018年,中国就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当今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2019年底,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总面积超过1.7亿公顷,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17%的目标要求。通过建立各类植物园、野生动物繁育基地,中国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成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中国始终展现着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努力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中国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南太平洋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为了减缓气候变化,中国还宣布将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生态兴则文明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地球、保护人类。中国将在今年10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世界各国应凝聚更多共识、形成更大合力。中国也将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保护人类绿色家园,书写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篇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