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跑出“换道超车”的“加速度”

——新发展格局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


■本报记者 佟欣雨

在重庆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
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打造锂电池产业园,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目前,当地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图为工人在一家锂电池生产企业的车间内作业。
万善朝摄

200%!

这是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同比增速。在全球汽车产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逆势增长,释放出我国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的新动能。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将“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作为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新能源汽车将发挥哪些作用?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扩大内需

开辟“蓝海”市场

“环保”“实惠”“补贴高”……7月中旬举办的2021年海南国际汽车博览会暨第四届海南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上,占比超过30%的新能源汽车展区人头攒动,参观者中有意为家庭更换或添置一辆“绿牌车”的不在少数。

作为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的省份,海南省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排号政策,同时推出购车奖励措施,新能源汽车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从海南放眼全国,自2001年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起步至今,从实验室到流水线,从由政府主导到企业为主体,从政策引领到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是反映该产业发展趋势的一项关键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研究显示,从2004年底确定北京、湖北武汉等4个城市为电动汽车示范城市以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用了10年时间,而“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则从1.8%提升至5.4%。在我国经济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复苏,以及相关政策推动下,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达9.4%,其中6月份全月达到12%。

从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相关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当某一品类渗透率接近10%,即意味着该品类步入占领市场的“快车道”。如今,新能源汽车已不仅仅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的联合推动下,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推进,三四线城市及县城乡镇的广阔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蓝海”。

深挖内需潜力,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稳步加快经济恢复的必要举措。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从9.4%到20%,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可期。

绿色出行

倒逼低碳转型

进入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伴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时代意义。

提到“绿色出行”,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但这些方式难以完全满足个人出行需求。零排放或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较好地平衡了节能减排与便捷交通的需求。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可以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增添了“底气”。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与绿色低碳之间,还不能简单地画等号。

不少专家提出,不能简单地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4个轮子+1台蓄电池”。“一方面,需要考虑电能的来源是否是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看整台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过程是否绿色。”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在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重构汽车产业链生态。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发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衡量汽车产品的碳排放量,已成为行业共识。7月29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涵盖汽车原材料获取、零部件及整车生产、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为我国汽车行业全面推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提供行动参考。

“头脑”升级

抢占智能化发展先机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89%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表示出对于车辆智能化的关注,其中43.1%的用户表示非常关注。其中,智能硬件、自动/辅助驾驶等功能成为超过50%用户的选择。

数据背后,体现出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用户不仅看重车辆的节能环保属性,还更加关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增量的空间,更有提质的需求。

“智能手机不只替代了传统手机,而且重塑了摄影、支付、社交等众多领域,催生出诸多新业态、新模式。”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同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不只是用电能代替石油,在实现动力转换的同时,还赋予汽车一个强大的‘头脑’。”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绝不仅仅是依靠刺激汽车这项大宗商品的消费而拉动经济增长,其带动的高性能动力电池和车载芯片创新攻关、信息技术与制造体系的融合等,是产业升级的大势所趋,也是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头。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吸引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入驻。这些造车新势力不仅秉持“新能源+智能化”的理念,让车内电子系统、智能界面、人机交互系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还加速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融合。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一步将重点推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互融协同发展。“换句话说,推广无人驾驶的日子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介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阶段,许多企业正在开展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车型的测试验证。

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还应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关键零部件还面临“卡脖子”问题。机会稍纵即逝,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乘着政策的“东风”,不断释放创新活力,补齐短板弱项,努力抢占新的赛道,实现“换道超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