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解放军来了》(解放军出版社2021年1月)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之所以值得阅读,除了作者王通化的勤奋与文采,还在于这是一本直击抗疫现场的记忆之书,是一册描述人民军医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档案。该书真实客观、裁剪得当、叙述畅达,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2020年1月30日,作者王通化赶赴封城中的武汉。他一方面以记者身份积极采访,发表多篇及时准确的消息与通讯;另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素材,为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做好了准备。在他笔下,短暂与漫长、陡峭与平坦、凶险与温情等元素交织起伏,共同勾勒出抗击疫情的战斗全景。
英雄们值得被记住,这段历史值得被记住。无论从主题层面还是叙事角度看,这本书都具备了被记住的文学气质。
以“武汉大集结”这一章为例,各军兵种救援力量从四面八方汇聚武汉,线索多,头绪繁,很考验作者的叙事功力。作者叙述大事件、大关节时宏观概括,又在微观处多线并进,让读者在同一时间穿梭于不同现场,将这段历史横断面变成了一部在多条线索中清晰呈现的纪录片。
“继己亥年除夕夜后,2020年2月2日、 2月13日、2月17日短短半个月内的三次兵力大投送大集结,让这里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地标。”继而,镜头拉近,对准了2月2日,“冬雨悄悄飘落,春雷隐隐而来。一架军用运输机呼啸而来,震人心魄的发动机轰鸣声,撕破机场跑道的层层雾霭。5分钟后,第二架运输机落地,紧接着第三架着陆……9时30分,满载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的八架大型军用运输机,全部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描述2月13日的第二次集结,王通化使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运-20起飞……升空后,靠在机舱内侧的医疗队队员王舒芳,仿佛能感受到钢铁与空气的强烈摩擦。”“伊尔-76起飞……医疗队员朱海荣看了一眼机舱中的背囊,想起里面还压着一封没来得及读的信。”“运-9起飞……医疗队员赵常伍在空中的几小时,全程没有休息。这名中士一直在查看卫勤保障相关资料。”
技法为内容服务。书中有很多“时间指向”的刻画,非常传神又现场感强烈:“踏上刚刚硬化完的(火神山医院)沥青路面,医疗队队员范恒全还能感觉到一股热气……”“除了4次进加油站加油,刘培朋连续驾车15个小时,终于在晚上8点抵达武汉。”“夜幕中,医疗队员罗杨睡着了。不知何时,一缕光线从面前划过。原来,是阳光从运-20飞机小小的舷窗里照进来,天亮了。”抗疫如打仗,这种叙事方式契合了现代军事行动的时间特征。作者以快进、闪回、停顿、放大、减慢等叙事技法,完成了军事与文学双重意义上对抗疫时间秩序的重建和塑造。
火神山医院,是本书浓墨重彩呈现的抗疫主战场之一。作者充分调动叙事手法,将宏观与微观、现实与历史、叙述与评论、悬念与顺叙、行动与心理等多组材料灵活调动,呈现出多视角多层次的抗疫全景图。这种写法,首先得益于作者多次奔赴现场,捕捉到众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第一手材料,也得益于在后续写作中对素材的盘点与梳理,以及对材料的重组与妙用。
“火神山连着中南海,主席心系着百姓心。从建造那天起,医院不仅被亿万云监工视为奇迹,还格外牵动着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目光。”“从这所战地医院迎来第一批病人,到最后一批康复患者在春日暖阳中走出火神山,1400多名白衣战士与近3000名患者一起经历了70多个日日夜夜,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火神山答卷”。如此大开大合、疏密俯仰,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洞察与宽阔视野。再比如“从空中俯瞰,火神山医院如蓝白相间的巨型鱼骨,匍匐在低矮的土坡上。主鱼骨是中间的长走道,功能为医护人员通道和办公区域。走道连接次鱼骨的九个病房区,在走道里可步行到任何一间病房。”笔墨俭省却修辞生动,俯视、平视、特写等多个视角自然衔接,高效交代了“战场环境”。
就题材而言,武汉抗疫无疑是可歌可泣的宏大叙事。作者将微观叙述视角提升到与史诗式的宏大叙述同等的地位,灵活运用、有机结合,既审视长河巨浪的曲折流向,又记录下时间激流中翻腾碰撞的别致浪花。
军队医护人员是武汉抗疫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这部报告文学着墨最多的主角群体。本书遵循平凡中见不凡的逻辑,用细腻、温暖、充满专业精神和人性质感的笔触,讴歌了一大批认真负责、医术精湛的军队医护人员群体,还原了他们生动可感的立体形象。
如果说在紧要关头看一个人怎么做、怎么说是识人的好办法,那么,呈现关键时刻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也是勾勒人物形象的好方法。如果一名新冠肺炎确诊孕妇面临生产怎么办,如何救治、如何接生、如何避免母婴交叉感染?书中写道:“医院康复理疗科、新生儿科、妇产科、麻醉科、感染控制科、中西医结合科等各路专家,火速从四面八方赶到会诊室。”随即他们面临重大抉择,“如果剖宫产,胎儿还不满35周,手术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如果不及时做剖宫产,患者病情也可能加重,还可能失去剖宫产机会”。随着孕妇病情突变,已经形成共识的专家组当即决定:紧急手术。“医院感染控制科制定了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麻醉师刘方和助手们准备了一切抢救设备……主刀的陈滢让助手慢慢把羊水吸干净,尽量避免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造成二次传染……随着婴儿的一声啼哭,手术室传来捷报:母子平安……出生当晚,新生儿科徐洪涛博士带着护士陈洁、陈燕全程守在孩子旁边,打针、输液,不停地给孩子清理白色呕吐物、洗胃、清理呼吸道……”
一次抗疫,衔接了纪实与象征。陈滢、徐洪涛、陈洁、陈燕等这些军队医护工作者体现出来的专业素质和担当精神,乃至最终新生命降生、母子平安的结局,不正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中国人百折不挠、接续努力的精神写照吗?武汉抗疫期间,人民军医的崇高与伟大,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每一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共同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可谓 “崇高源于平凡,平凡铸就崇高”。他们身上赓续着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本书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质,使读者清晰“看见”了他们的精神肖像,可感可亲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