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三个半小时”的时代突围

——陆军某部创新开展“三个半小时”新闻调查


■冯 毅 庞双双 杨从榕

官兵利用手机网络读书看报。 董诗薇摄

“三个半小时”怎么了

秒针嘀嗒嘀嗒跳动。下士张豪扫了一眼手表,盼着时间再走快一些,屁股在马扎上扭来扭去。手中的书本,已经停留在一个页码上长达10分钟。

张豪悄悄扭头瞄了瞄连队值班员,又把目光投向身边战友。大家正襟危坐,或拿着报纸,或捧着书本,但游离的眼神明显暴露了他们此时的状态——和张豪一样,战友们的心思也没在读书看报上。

这是陆军某部榴炮一连组织读书看报时的一幕。这种状态张豪并不陌生。入伍3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参加“三个半小时”。遇到感兴趣的内容时,他会积极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些时间,张豪和许多战友一样,会利用“三个半小时”放松一下紧张训练后的疲惫身体。

张豪不知道的是,作为连队值班员,四级军士长苏晨其实对这些情况心知肚明。

“说不上从哪年开始,‘三个半小时’忽然没了昔日的吸引力。”在苏晨这位有着15年兵龄的老兵记忆中,“三个半小时”曾风光无限——以前,许多战友担心无法准时读书读报、观看新闻,都不想在午饭后或晚饭后打扫饭堂。

一名教导员也坦言:在网生代官兵眼里,形式新颖、实效明显、贴合兴趣的教育方式更易被接受,但“三个半小时”的传统组织形式明显不符合这些条件。

“三个半小时”真的成“鸡肋”了吗?该部机关为此做了专项调研——

47.5%的官兵认为,在信息来源渠道花样纷呈的情况下,传统的听广播、读报纸、看电视教育形式过时了;

48%的官兵认为,“三个半小时”的时间较为零碎,学习内容不系统,效果难显现……

面对新时代的冲击,基层对“三个半小时”的落实情况似乎也进入了“低谷”。

前不久,某通信站指导员吴骏澜接到机关电话——需要连队出趟公差。

虽然需要占用看新闻时间,但吴骏澜还是答应了下来。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们前脚刚走,政治工作处就来检查“三个半小时”的落实情况。

“一个通报是少不了啦。”吴骏澜心中颇有牢骚。毕竟,“三个半小时”被占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三个半小时’是一项基础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火力营教导员范厚超认为,恰恰因为太基础了,反而导致在日常的落实上打折扣——不少带兵人觉得,反正每天都要搞,偶尔不搞也没什么。

随着调研的深入,不少问题浮出水面——有的连队经常利用早晨听广播时间搞体能训练;有的连队利用读报、看新闻时间进行教育补课、开展军事训练、收看娱乐节目、组织集体活动;有的连队在执行大项任务时,将需要坚持落实的“三个半小时”变成了“可串可占、可换可改”的弹性项目……

数据更好地说明了落实过程中的随意性:60%的主官都没能坚持每天组织新闻点评,通常是由值班员代劳或是压根不组织。

久而久之,“三个半小时”的落实更像是多方选择性忽视——一方面是形式化地读了、看了、听了;另一方面是频繁地占用挪用。

调研数据的出现,让各级带兵人意识到,创新“三个半小时”的实现形式,刻不容缓。

打破“三个半小时”的困局

对“三个半小时”的创新探索,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某话务连指导员冯丽华是从战士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考学那年,面对枯燥深奥的时事政治,“三个半小时”让她获益良多。

冯丽华坚持每天听广播、读报纸、看新闻,一直持续了半年多。最终,她在军考的政治课目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任职指导员后,冯丽华以“过来人”的身份,坚持组织连队官兵每天读书看报、收看新闻,并为此想了不少办法。

今年上半年,冯丽华组织连队开展“月度一书”活动。在她的规划里,每人每天利用半小时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一年下来积累的知识量绝对可观。

让冯丽华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己进行了“现身说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出现了一些战友“不买账”的情况。除了表面敷衍之外,有人私下吐槽: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些“老套路”。这让冯丽华不由地感叹: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想静下心来看书读报,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和冯丽华不同,某支援保障连指导员徐龙决定从“三个半小时”的组织形式上进行突破。他认为读书看报是为了获取信息,“网络上有海量资源,通过手机组织官兵读书看报,既能激发兴趣,也能涉猎知识,岂不一举两得?”

同时,徐龙也注意到一个现象,一些官兵借用手机发放的时机,进行聊天、刷微信朋友圈、看娱乐新闻……“手机发给大家的同时,要避免娱乐化倾向。”他说。

随着调研工作的进行,创新探索过程中的困惑都被纳入了调研报告。一个结论逐渐明晰:关于“三个半小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并非是过时了,而是需要一种适应当前时代的形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时代突围。

“随着实战化练兵、改革转型深入推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难以适配高度动散的客观环境和日益繁重的使命任务。”该部政治委员董飞认为,通过“短平快”的方式实现高效教育是大势所趋,“三个半小时”无疑是个好平台。

经过多次论证,该部《关于创新“三个半小时”实现形式的意见》出台。文中明确政治指导员是开展“三个半小时”的第一责任人,基层连队要结合单位实际,尊重官兵主体,以实际成效为根本导向,丰富“三个半小时”组织形式,鼓励带兵人在制度允许范围内用好互联网,提升教育质效。

在《意见》的指导下,五连指导员成广杰从听广播入手。他在连队架起广播系统,每天早操结束后准时开播。官兵在整理内务、洗漱过程中都能收听到时事新闻,改变了以往“室外广播声难入耳”的状况。

六连指导员李钊从创新读书看报开始。他精心遴选了20款APP、30个微信公众号,作为每日读报的辅助手段,让官兵在此范围内凭个人兴趣进行阅读,并每周结合学习情况开展辨析讨论会,以检验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一份新修订的《基层一日作息表》出台,明确了听广播、读书看报、观看新闻的具体时间。

关于这份作息表,机关也有过争论。部队管理部门认为“三个半小时”不属于《内务条令》明确的一日生活制度,写入作息表有些不伦不类。但该部领导态度坚决:要想“三个半小时”不被随意占用,必须作硬性要求。

于是,一场关于创新“三个半小时”实现形式的活动,在该部全面展开。

改变的不仅仅是“三个半小时”

创新“三个半小时”实现形式的活动开展以来,最直接的改观就是新闻点评。

在突击车连上等兵曹张习的印象里,以前新闻点评时常出现两种场景:一种是几张“老面孔”轮番上台讲,其他人听得心不在焉;另一种是随便点几名同志走个过场,讲得好坏并不重要。

但在7月份的一次新闻点评中,曹张习感受到了变化。他第一个发言,围绕某国际军事热点新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随后,下士黄勇主动“打擂”,列举了近年来多起以弱胜强的真实战例,指出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使用武器的人才是根本因素。紧接着,指导员迪力夏提引导大家围绕“面对装备的更新换代,我们怎样发挥最大作战效能”展开讨论。

这次新闻点评后,曹张习意识到,不论是自己还是战友,大家的知识面都在逐渐扩大。“三个半小时”构建的教育氛围,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官兵。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四级军士长苏晨在刷微信朋友圈时惊奇地发现,以往班里战友常发的游戏战绩、娱乐动态等信息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建党百年”“时代楷模”等时政热点。

与此类似的变化还出现在大家空闲时的交谈中。苏晨发现,不少战士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越来越多,平时聊天也更乐于聊一些有价值的话题。

“以往的教育模式更注重集体灌输,有时还会出现空转虚耗的情况。”在政治工作处主任金鑫看来,创新“三个半小时”组织形式,就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池塘中丢入了一块石头,漾起的每一道波澜都是求活求深的契机。

事实上,受到“三个半小时”启发而改变的,还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半年前的一个教育日,指导员李钊连续3个晚上熬夜加班,精心准备了一堂网络安全课,但教育现场效果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官兵们听了、记了,也若有所思地讨论了、了解了,可是战友们的眼神不会骗人——眼睛中几乎没有什么光彩。

问题出在哪里?李钊课后找不少官兵谈心,发现了症结所在:观点老旧没有新意、形式单一没有趣味、内容繁杂没有重点……

针对这些问题,李钊抛开教案,从前期创新“三个半小时”的思路出发,在网上精心挑选了2条短视频,以“今日说法”的形式,为官兵揭秘“机器人陪玩”“暗箱操作”“限制提现”等网络赌博中的常用套路。

2条短视频,一经播放便引起轰动。官兵被网络骗术新潮的手段震撼之余,对于正确用网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李钊适当地进行理论和实践引导,赢得了战友的掌声。

“2条短视频给官兵上了一课,也给施教者上了一课。”金鑫说,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每一名官兵都要参与进来的“马拉松”。唯有持之以恒地更新理念、创新形式、提升素质,才能在快车道上加速奔跑。

“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金鑫说。

让“老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梁五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在军队铸魂育人的工作,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途径。“三个半小时”制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条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对铸牢军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其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资源的丰富,“三个半小时”制度的落实自然需要创新。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军的渗透破坏不遗余力。他们企图在青年官兵身上打开缺口,妄想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面对铸魂与蛀魂、固根与毁根的激烈较量,如何让“三个半小时”这样的“老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活力、重新发挥好占领思想阵地的作用,是每名一线带兵人都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部分带兵人在开展政治工作时,存在思维滞后于时代发展、理念隔绝于官兵主体等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要给“老传统”注入新理念,从新时代官兵的思维模式与认知特点入手,结合我国安全环境、军事斗争态势和军队使命任务的深刻变化革新教育理念。用吸引人的内容引领人,用抓住人的形式打动人,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立起新时代教育开展的新样子。

政治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必须尊重官兵这个主体,扭住官兵实际诉求发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给“老传统”增添新内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摒弃“假大空”的说教,多些“接地气”的感召,做到人在哪教育重点就在哪,把网络这个“最大变量”转换成教育创新的“最大增量”,依靠官兵的智慧烧旺教育的薪火,使教育开展有温度、有实感。

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政治教育服务中心工作的评价标准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给“老传统”引入新机制,摈弃“摆阵势、看心得、查笔记、考背记”等痕迹管理现象,灵活探索教育组织的考评机制。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倡导利用碎片时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理论灌输融入生活之中,把官兵的精神面貌、军心士气作为考评重点,把部队的风气建设、完成任务情况作为检查依据,用好考评这个标尺,立起政治教育向新时代转型的良好导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