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呀杜鹃花,花开满坡满山洼。心似火焰红彤彤,身似白玉玉无瑕。杜鹃花呀杜鹃花,默默无言吐春芽。风风雨雨压不倒,清香万里送天涯。”观看完国家大剧院复排的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这首歌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1935年红军长征出发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的人们生活极其艰苦。在革命转入低潮、处于危困的时候,党员对党的忠诚就像杜鹃花一样高洁与美丽。
1991年,该剧由原总政治部歌剧团创排演出,收获了很大的成功和诸多赞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该剧时隔30年再次复排演出。
该剧故事发生在江西苏区杜鹃林,因为区委书记马家辉的背叛,7名中共地下党员被捕。刑场上,老支书为了掩护女共产党员田玉梅,让她能够逃出去向党组织报告党内出现了叛徒,用自己的胸膛挡住子弹。死里逃生的田玉梅,冒险找到马家辉报告。马家辉贼喊捉贼、陷害玉梅,还和白军团长设下埋伏,妄图一举消灭游击队。危急关头,田玉梅一片赤诚化解了七叔公对她的疑团,把桂英心中熄灭的革命之火重新点燃,揭穿了马家辉的叛徒嘴脸。田玉梅与桂英在筹盐时遭遇白军。桂英壮烈牺牲,田玉梅为拖住敌人,保护游击队员,被敌人抓住,最终慷慨就义,血洒杜鹃坡。
该剧剧本改编自林杉1957年发表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而电影文学剧本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王愿坚在195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党费》。三个版本都塑造了一个压不垮的、坚贞不屈的女共产党员形象,她是“党的女儿”,是党培养和教育出来的。通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反映了苏区人民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英雄品格。不同的是,小说《党费》中一切事件都是围绕着交党费(咸菜)铺展开来,情节并不复杂;而电影剧本则延展了小说故事的前前后后,尤其是增加了叛徒马家辉的角色。1991年歌剧版是电影剧本的再一次提炼和创造,剧情强化了马家辉作为叛徒的戏剧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具有悬念。
歌剧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不仅能让观众听见音乐,还能让观众“看见”音乐。由于该剧剧本的戏剧情节曲折复杂,矛盾冲突尖锐,客观上也增加了艺术表演上“解扣”的难度。如何艺术处理剧中角色的唱段表演,把故事演绎得合情合理,直接关系到歌剧的艺术质量。所以此次复排对主创人员是一次挑战。
全剧中比较复杂的是玉梅劝说桂英一段,在这段戏中,演员们展示了深厚的声乐基础和扎实的表演功底。秉性善良的桂英不堪丈夫马家辉叛变革命的恶劣行径,精神崩溃。后来在玉梅的劝说下,她才清醒过来,所以桂英表现得时而疯癫、时而清醒。随着剧情发展,玉梅来找桂英,隔着门缝正好瞧见她正站上凳子,准备上吊。苦苦劝说无果,玉梅突然爆发,拍着桌子,用充满愤怒的声音说道:“你以为死了就清白了?你以为,死了就干净了?”接着玉梅演唱:“想一想,看一看,怎么对得起那光闪闪的名字——共产党员!”演员情绪激昂、真诚,动作简练、刚劲,唱腔浓烈、深沉。然后,音乐旋律变得较为柔和。桂英趴在地上痛哭,玉梅轻轻走到桂英旁边,单腿跪地双手将桂英搂在怀里唱:“我和你,从小一起打猪草,泉水旁,同唱山歌编竹篮……”这是玉梅在回忆和桂英共同成长、拥有共同信念的美好时光。演员这段演唱十分柔情,通过生动的表情和神态传达给观众一个感觉,玉梅是在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温暖桂英将要死去的冰冷的心,鼓励她坚强起来。最后,玉梅唱道:“你丈夫犯下滔天罪,凭什么要你来承担……有怒你就冲天喊,有恨你就握紧拳。”然后拿起桌上的党证交还给桂英,继续唱道:“你把它好好贴身边,莫要再软弱,莫要再悲叹,挺起胸,朝前站,生死和党心相连!”尾句点题,演员作为女高音,把尾句唱得荡气回肠,全剧被推向高潮。整段表演细腻生动,节奏张弛有度,大大增加了戏剧的张力,较好地完成了桂英从彷徨到信念坚定的转折。
回顾我国的歌剧历史,从新歌剧《白毛女》开始,到《小二黑结婚》《江姐》《党的女儿》,民族歌剧在历史上留下光辉足迹,在戏剧性、文学性和音乐性上耸立起一座座高峰,为新时代歌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美学经验。
此次复排,也是对经典军旅戏剧的一次致敬。该剧初创时,集结了当时全军众多优秀艺术家,阎肃(执笔)、王俭、贺东久、王受远编剧,王祖皆、张卓娅、印青、王锡仁、季承、方天行作曲。这充分反映了我党、我军历来重视文艺工作,以文艺为武器来描写军事斗争,艺术地呈现党史、军史,塑造英雄形象的光荣传统。军旅题材戏剧一直伴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我们这支军队的壮大而壮大。期待军旅戏剧能在新时代创作出新的经典,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