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未消,立秋将至。又一个禾谷成熟的收获季节即将到来。
“十四五”开局之年,刚刚走完上半程的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面对持续演变的全球疫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开拓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稳”的特征更明
“十四五”开局之年首季,中国经济在去年受疫情冲击的低基数基础上大幅增长18.3%,二季度虽回落至7.9%的同比增速,但两年平均增长5.5%,高于一季度5%的两年平均增速水平。
经济稳中加固的同时,向好特征更加明显,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从经济结构看,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9%,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从新动能成长看,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6.5%,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加深;
从民生保障看,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1,比上年同期缩小0.07……
经济持续稳步复苏背后,是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市场主体、每一位劳动者的坚韧不拔和努力奋斗。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强化……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固本培元,稳定预期;从政府到企业,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湖北、海南、浙江、北京等地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速领跑全国,多项经济指标继续回升……近期陆续出炉的各地经济“半年报”,再次印证中国经济基本盘之“稳”。
“活”的动力更足
上半年北京共有434家首店落户,数量是2020年全年的两倍多;上海新设各类首店513家,同比增长60.3%……
一北一南,首店经济爆发式增长。这背后,是中国强大国内市场吸引力加速释放,是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投出的一张又一张“信任票”。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开局之年的中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系列关键举措接连出台,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呈现新气象。
160公里/小时!继主体基本完工后,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部分车站进入运营调试阶段。
这条刷新全国时速纪录的“粤港澳大湾区最快地铁线”,将广州市中心到南沙的时间大幅缩短。如果未来条件具备,还有望“一步到位”连接深圳,实现30分钟广深互达。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几个月前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谋划了交通强国的发展蓝图,将畅通物流、人流,不断激发“流动中国”活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支持创业创新;部署“快递进村”,打通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多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加快补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短板”;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供需结构加速匹配中,中国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十四五”开局之年,牢牢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持“内外兼修”,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8月,上海,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正酣。
这场三个月后即将拉开帷幕的国家级展会,目前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已超过上届,回头率超80%。
我国坚持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深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开拓发展新空间。
开局首月,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方案为未来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规划了“作战图”。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40条首批授权事项加速落地;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出台,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22条市场准入特别措施、33项金融改革举措,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加速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中国把主要精力放在苦练内功上。“这既是中国的正确选择,也是中国能持续抗压的力量源泉。”
“优”的势头更显
首日成交额逾2.1亿元!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在发电企业之后,钢铁、化工等高排放行业未来也将纳入市场。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也将撬动广阔市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新机遇。
创新发展,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更为凸显。
8月4日,随着倍杰特、深水规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钟声,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数量已接近A股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
“增量+存量”同步推进的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支持了一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并做大做强,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不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激发。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全球最大规模5G移动网络初步建成;“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中国天眼”向全球天文学家发出邀请……蓄势已久的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中国向着科技强国加速奔跑。
强调共享,美好生活蓝图徐徐铺展。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力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迈出探索步伐……
坚持“房住不炒”,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
开局之年,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探索破解之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据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记者安蓓、姜琳、申铖、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