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才下“拥军船”,又登“拥军车”
乡风家风见传承
7月28日清晨,轰鸣的马达声划破山东省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的宁静,一艘写有“拥军船”字样的现代化养殖看护船收锚、起航,向着6.8海里外北部战区某部官兵驻守的苏山岛破浪前行。
年年“八一”,又到“八一”。这是“拥军船”又要慰问岛上官兵了。两年前“走马上任”的船长王行国今年58岁,他是院夼村第6任“拥军船”船长。截至今年,“拥军船”已经更换5代,航行了61个年头。
2014年至今3届“最美拥军人物”中,唯一被授称的集体就是“拥军船”船长集体。
1960年,院夼村两位渔民出海返航途中遭遇大雾和强海流,在苏山岛附近海域迷航。幸亏驻岛官兵及时营救,他们才顺利脱险。
当年9月,院夼村党支部书记钱焕文带领父老乡亲登岛感谢,却发现这座小岛是一个无居民、无淡水、无耕地、无航班的“四无”小岛,一旦赶上海况恶劣,补给就要中断。村民们当即决定,义务为苏山岛运送物资、接送官兵及亲属。
一条在海图上找不到的特殊航线,就这样诞生了。
一次援救,牵起一段情谊;一个承诺,铸成一甲子坚守。朴实的院夼人将拥军乡风延续下来,“船篙”在一代又一代船长手中接力。61年来,“拥军船”平均每年往返400个航次,累计航程20多万公里,50多次在恶劣天候接送官兵及亲属看病就医。
翻阅历届“最美拥军人物”名单,记者不由得浮想联翩。如果碰巧有一位徐州籍战士在苏山岛服役,他探亲休假也许会享受这样的优待:才下“拥军船”,又登“拥军车”。因为高铁站有拥军“绿色通道”,而在徐州或许又会登上曹迎军、倪振娥夫妇的“拥军车”……
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曹恒,父母正是首届“最美拥军人物”曹迎军、倪振娥夫妇。20多年前,夫妇二人遭遇车祸,被路过的子弟兵抢救,夫妇俩从此走上数十年如一日的拥军之路。上世纪90年代,倪振娥经营客运业,开业第一天便挂起“拥军服务车”的牌子,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乘坐一律免费。
夫妇俩拥军感染带动了全家人。女儿曹恒先是参军入伍,退役后和父母一样常年拥军,每年履行“海岛之约”走访慰问部队。后来,她的哥哥、嫂子、侄儿也一起加入拥军行列,一家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拥军家庭”。
好家风发扬光大,好乡风吹拂海岛。
同样受家风乡风影响的,还有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小河湾小学教师宋妍嫱。
2010年12月5日,四川省道孚县发生火灾,云南曲靖籍战士吕援雄舍身忘己救火排险,全身烧伤面积达80%,10个手指截肢,外耳廓被烧掉。宋妍嫱结识这位一等功臣后以爱相许,决心一辈子陪伴“火场英雄”吕援雄。
令人欣慰的是,宋妍嫱不仅在教学岗位取得优异成绩,还把“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2.上高原下海岛,拥军人永远在路上
万水千山总是情
从重庆市到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驻地,要跨越2000多公里,翻越两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巨大的海拔落差令人望而生畏。
然而,就是这条路,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张兴会16年来往返了6次。
家住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西街社区的张兴会,儿子古怒曾是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二连三班副班长。2005年7月16日,古怒在执行边境巡逻任务时突遇塌方,为营救战友壮烈牺牲,年仅19岁。
雪域埋忠骨,人间有大爱。“烈士的母亲,就是我们的亲娘!”指导员殷永飞、副连长马云山、排长余刚,以及原大足县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杨凯……一茬茬官兵和基层双拥工作者没有忘记张兴会,平时为她排忧解难,逢年过节还会前来看望。
张兴会把对儿子的浓浓思念一针一线缝进棉鞋和鞋垫,寄往雪域边关,送给古怒的战友们。16年来,她为边防战士制作数百双棉鞋、上千双鞋垫。这期间,她还6次进藏看望儿子的战友,把温暖送到依然驻守边疆的“兵儿子”们心里。
万水千山,隔不断对子弟兵的牵挂思念,也挡不住“最美拥军人物”一往情深的拥军脚步。
“防护服告急!”去年春节期间,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则消息,让河北省邯郸市的高英夜不能寐。“必须尽快想办法帮他们筹集!”一声召唤,高英的微信立刻忙碌起来:有人发来捐款,有人连夜联系防护用品生产厂家,有人四处购买口罩、消毒液、温度计……就这样,第一批物资有了着落。
年近七旬的高英是“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也是首届“最美拥军人物”。从邯郸到武汉跨越千里,高英和她的拥军伙伴火速行动,向武汉荣军医院等9个退役军人保障单位和湖北省军区等13个部队单位捐赠了防疫物资。
第二届“最美拥军人物”张斌是一位书法家,他多次随拥军慰问团到边防一线,为官兵开办书法创作与鉴赏讲座。2011年以来,张斌累计参加拥军走访慰问50多次,足迹遍布云南80多个边防哨所。
同样在云南,首届“最美拥军人物”、昆明天波通信工程公司经理许绍坤,在军地有关部门指导下,组建了一支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国防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哪里有需要,只要一声令下,这支特殊的保障队伍就冲向哪里,先后参与百余次国防动员演习和抢险救灾通信保障任务。
“最美拥军人物”将大爱洒向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南国椰岛到塞北边陲,艰苦偏远的地方,总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广大军民眼中,“最美拥军人物”风尘仆仆赶赴边关的样子,是“最美”的样子,也是值得敬重、值得学习的样子。
3.积极行动,带动拥军方式创新发展
行业拥军气象新
为解放军擦擦汗,给子弟兵端杯水,逢年过节送上慰问品,是人民军队诞生以来人民群众爱军拥军最质朴的表现形式。时移世易,今日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之后,拥军形式更有特色,更加多样。
人才强军,地方院校怎么支持?
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湖北省武昌职业学院董事长郭海明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他担任校长以来,根据部队需求开设电子对抗、雷达预警、无人机应用等多个专业,相继为陆军、火箭军培训数百名紧缺专业士官,先后与6个军兵种签署定向培养协议,为部队输送2000余名定向士官生。
面对民办高校起步晚、基础弱等现实困难,郭海明加大资源力量优化整合力度,相继从部队和军事院校聘请100多名退休退役人员,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术精湛、军事素养扎实的双师型专家教学团队,既高质量解决了退役军人就业,又大幅提升了士官生教学质量和培养层次。
社会化拥军,地方企业如何引领?
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莫浩棠退役创业以来,一直在爱国拥军和慈善事业领域深耕笃行。2014年,他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爱国拥军行动。
社会组织不营利,无法通过自身经营“造血”,活动资金从何处来?“有什么困难我来解决,缺少资金我来兜底!”莫浩棠从自己所在企业拿出百万元资金,资助促进会启动运行。50多家企业和19位民营人士纷纷向莫浩棠看齐,主动捐钱捐物,成为东莞爱国拥军的中坚力量。
发挥优势争当行业拥军“领头雁”,在“最美拥军人物”评选之初,就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可圈可点的风向标。
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湖南省桑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洪家关光荣院院长贺晓英,把青春年华献给光荣院事业。35年来,她从临时工到院长,一心一意扑在光荣院服务工作岗位上,视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和烈属为父母,千方百计让125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快乐幸福,先后为94位老人养老送终,温暖了大家、感动了社会。
第二届“最美拥军人物”张富英投资建立信息化平台,全力支持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创业就业。同为第二届“最美拥军人物”的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和,带领企业员工研发生产20余种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防暴、维和装备的多项技术空白。
拥军怎么拥?为子弟兵做些啥?“最美拥军人物”用他们各自的专长作出了响亮回答。
4.一日从军终生是兵,此生不愧兵之初
老兵拥军更动人
1981年12月,19岁的蒙古族小伙阿迪雅怀揣赤诚的报国心参军入伍。1985年退役后,他回到家乡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上世纪80年代,临近边境的草原上偷盗牲畜、越境偷猎、皮毛走私等跨境犯罪活动频发,直接影响边境地区安全稳定。阿迪雅响应达茂旗满都拉镇政府和边防部队召唤,毅然携妻子到边防一线定居,成为义务护边员,一边放牧,一边守护边境。
达尔罕茂明安草原上,流传着一首歌谣:“百灵鸟歌唱的是爱情,红砂生长的是精神,像雪莲选择了冰山,红砂就选择了荒漠草原。”选择荒漠,就是选择了艰辛和孤独。巡边护边30多年来,阿迪雅参与了上百次边境联合踏查,协助破获数十起涉边案件。
如今,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巴音哈拉草原,仅有四五户人家。阿迪雅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上,用红砖摆出了大大的“中国”字样,每天清晨,伴随朝阳,他都会穿上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与妻子一起庄严地升起国旗。“设置旗杆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这里是中国。” 阿迪雅说,“草原很大,迷路的人看见国旗,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在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中,与阿迪雅一样,有多位退役军人。老兵是他们共同的名字,军魂是他们不变的精神底色。不管退役后从事什么工作,他们永远心系国防,勇于担当,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国防事业奉献。
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党支部书记次仁罗布,与阿迪雅何其相似!他们同为退役军人,同为共产党员,次仁罗布1999年12月退役后回到故乡。
札达县底雅乡地形复杂,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底雅村距离县城344公里,位于札达县边境前沿,每年大雪封山长达半年之久。次仁罗布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每年带头深入村组,向农牧民宣传普及国防知识,还成立村党支部党员义务巡逻队,组织义务巡逻队与护边员、民兵等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守卡、巡逻。在积极配合边防部队完成守边护边固边任务的同时,他和村民们还经常到周边的边防连、边防站看望慰问边防官兵。
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中,年龄最大的是89岁的涂伯毅老人。1931年出生的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在第四次战役中被凝固汽油弹烧伤致残。1956年,涂伯毅回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带着烧伤的痛楚和致残的不便,涂伯毅在休养院内主动承担工作,后来还加入休养院的残疾人课余演出队、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革命传统教育组。60余年来,涂伯毅坚持到部队、行政机关、学校开展国防教育,行程几十万公里,听众达百万人次。
老兵拥军更动人。“革命战士就应该把一生交给党。”涂伯毅老人一番话,道出了历届“最美拥军人物”中退役军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