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中原腹地大山深处,火箭军某旅一场全方位检验部队作战能力的信息化合成训练考核正紧张上演。
“命你部于9时10分前占领阵地!”行进在深山谷底的一营接到导调指令,营长徐明迅速做出部署,指挥部队强行军,向预设阵地扑去。
另一边,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智能化指挥控制大厅内,一块巨幅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该营的行进画面,6名导调专家紧盯显示屏,对作战行动评估打分。
“转进途中第二梯队头车发生事故,道路阻断,车载人员重伤。”部队刚开拔,导调组当即下达特情。“还没开打就上高难度课目,以前可没这么急。”徐明思索再三,决定跟以前一样见招拆招。在组织人员判断周边“敌情”后,他果断下令:“工程车、卫勤小组立即前往救援,其他车辆绕道前进。”
全营各小组人员闻令而动,人员救治和道路抢修同步进行,很快梯队便继续向阵地前进。不承想,刚刚到达一处开阔地域,导调组又下达新特情:“‘敌’察打一体无人机临空!”
虽是新特情,却是老考题。徐明成竹在胸,按照应急处置预案下达命令。很快,全营官兵便用以往的招数展开行动,将车辆靠边熄火伪装,组织人员疏散隐蔽……正当大家自信满满地等待下一道指令时,指挥控制大厅内的导调组却对他们亮了“红灯”:未对车辆发动机和轮胎进行降温,被“敌”无人机捕捉到热敏信号,部队行踪暴露……
“以往组织营合成训练考核,部队走到哪儿导调员就跟到哪儿,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刚刚从考场撤出来的五营营长张新龙深有感触。此次考核,五营与一营一样,进入综合训练场就接到隐藏在路边的语音广播传出的指令,官兵们迅即隐藏装备,拉伪装网覆盖车辆,虽然整支分队很快就“消失”于丛林深处,但不少隐蔽伪装不到位的人员却被高清摄像头“逮”个正着,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判定为“阵亡”。
“有了信息化平台支撑,导调员不再‘兵撒千里’。”谈及训练场的这一变化,该旅旅长罗德刚说,过去由于缺少信息化平台支撑,在训练演练中了解部队状态多数靠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全旅分布在大山深处几十个点位,即使将导调员分散嵌入分队行动,仍然存在“指挥多控制少、信息多情报少、指令多行动少”等问题,无法实现精确化、快速化、一体化指挥,演练考核质量效益大打折扣。
“能不能打造出可以感知多维空间态势的平台,使监视、侦察、情报、指挥、控制和通信等融为一体?”一次复盘检讨会上,旅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按照未来作战准战场、战法训法检验场和武器装备试验场的基本定位构设训练场地,部队快反作战能力和全域慑战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方向明,决心定。该旅随即启动实施练兵场信息化改造。他们引接、嵌入信息技术,在野外演训场重要道路及训练点位安装具有红外感应、声音采集、人脸识别、移动物体自动追踪功能的高清摄像头,在空中各个方向配置无人机同步采集演训部队信息,在训练场广泛布设语音广播系统,在作战指挥中心建立可以收集终端信息并分析判断部队状态的控制系统,建起了一套集导调、筹划、行动于一体的可视化指挥对抗系统。
“这个系统一经使用,就给演训场带来了巨大变化!”笔者在现场看到,上一轮演练刚结束,旅指挥所远程组织的复盘讨论当即展开。电子屏上,系统回放演练过程,再现演练态势;参训人员认真分析作战损耗,评估作战效能,集体研究改进措施。复盘完毕,徐明吸取部队在演练中出现的问题教训重新调整部署,带领全营再次投入到下一轮演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