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团结就是力量


■王一婷  本报特约记者  耿鹏宇

一首歌,为人们所广泛熟知,在中华大地传唱已78年。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铿锵的音符,激越的歌声,一次又一次响彻在武警平山中队,回荡在西柏坡的苍松翠柏间,成为人们心潮逐浪、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2021年7月,记者跟随中队官兵一起来到这首歌唱响的地方。

太行山下,滹沱河畔,游船在水中荡起阵阵涟漪,坐落在岗南水库北岸的北庄村,沐浴在夏日溽热的风中。走在村中的“幸福路”上,道路两旁的红色展牌向人们讲述着这里的历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位于大山深处的平山县北庄村曾是抗日模范村。“‘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由平山子弟组成的‘平山团’,被聂荣臻司令员赞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中队指导员刘仲忠介绍道。

伴随“铁的子弟兵”转战大江南北的,正是那首“铁的歌谣”。

1943年,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工作者牧虹和卢肃在北庄村,创作了歌剧和同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诞生于残酷的战争中,凝结了北庄村人民的血泪和荣光。

站在一块文字难以辨认的石碑前,记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旁边,一块重新刻写的白玉碑上,“木虎峪惨案”几个猩红的大字触目惊心,“五十三·1941”一组数字显得分外沉重——

1941年,侵华日军的“大扫荡”使平山县数百个村落化为焦土;木虎峪村53名手无寸铁的村民倒在日军的刺刀前,失去了鲜活的生命。

碑文写道:“我村全体群众永怀不忘。愿团结一心,踏着先烈血迹,向着‘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新中国前进。”

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渡过难关;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走向胜利。

冒着日寇的枪林弹雨,八路军翻山越岭来到这里,广泛地进行政治动员,传播团结抗日思想,带领北庄村人民从思想、物资等方面做好反“扫荡”准备。

于是,根据地的青壮年们自发加入八路军,在党的领导下保家卫国,打出平山子弟兵的赫赫威名。

今天的北庄村,一条条柏油路平整干净,一座座农家院错落有致。村委会的白墙上,《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词格外醒目。

走在北庄村资料馆,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很多人自发地跟在中队官兵队列后,仿佛他们也是其中一员。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队列中有人在小声哼唱,渐渐地,歌声由弱转强、由哼唱演变为合唱。

刚劲有力的歌声把人们思绪带向历史深处——“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如钢与铁的碰撞、血与火的交融,激发出人们心头涌动的红色力量。

历史的乐章在山间回荡,那是一个村庄、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上壮阔的交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