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骄阳下,一场对抗演练在大洋深处展开。面对空中、水面的反潜兵力,某潜艇沉着应战,发挥新型装备技术优势,迅速占领有利阵位……
此次演练,潜艇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有了新提高。而演练中新型装备亮相显威,离不开一名海军科研老兵的贡献。
他就是项新民,海军参谋部某保障室高级工程师。
入伍40年来,项新民始终奋战在潜艇研制建造、试验试航、运行管理、维修保障等一线岗位。他以专家身份多次参加多型潜艇重要装备技术评审工作,完成安全监督工作800余次,发表科技论文13篇,在海军潜艇事业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他干起活来有股子拼命的劲儿。”同事们清晰记得,那个身着作训服,走路生风,时常忙碌穿梭于军港码头的身影。这就是项新民——执行某项安全监督任务,他12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一丝不苟。
然而,不幸却降临在他的身上。2019年2月,项新民罹患癌症。入院治疗期间,他仍惦记着手头没处理完的工作,利用治疗间隙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临终前,项新民叮嘱妻子,不要把自己去世的消息告诉父母,倘若他们问起来,就说自己在执行重大任务。妻子郑喜琴始终守口如瓶。项新民88岁的老母亲直到离世也不知道儿子早已先她而去。
“老项很忙,住院那半年竟是我俩在一起最长的时间。”谈起丈夫,郑喜琴难掩无尽的思念。
思念,也长存同事们和部队官兵的心头——项新民虽已去世两年,但他生前参与的科研项目正在开花结果,持续助力部队潜艇事业的发展。
他首创的潜艇物资装备管理数据库,实现了物资器材的动态管理;他牵头研发的某维修器材综合管理系统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他参与编写的《某装置运行手册》,印发部队学习使用至今;他探索建立的新型潜艇建造、试验试航期间的安全监督模式,把安全关口前移到了研制建造环节……
“这些成果凝聚着老项的心血,是潜艇事业的宝贵财富。”翻阅着这些成果,项新民生前所在单位领导的眼中满是泪花。那次,某新型装备交付前突发管路故障,原因迟迟查找不出来,项新民心急如焚。当时55岁的他,每天不知疲倦地奔波于潜艇和工厂之间查找原因,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他是潜艇安全的‘定盘星’。”每当想起老项,战友们常常眺望大海。海风漫卷,浪花泛白,海鸟向远方飞去。
天空无痕迹,鸟已飞过;岁月无影,他的奉献已镌刻在碧波之上……
上图:项新民生前照片。
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