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乘风展翅向战飞

——记陆军航空兵学院无人机中心副研究员朱海


■雷 炜 本报特约记者 杨 磊

“已抵近目标地域!”盛夏,陆军某试验基地上空,数架无人机爬升突防、减速盘旋、确认校准,迅速完成对“敌”目标的侦察与识别,引导随后的武装直升机和歼击机完成火力打击……

“击中目标!”陆军航空兵学院无人机中心副研究员朱海兴奋地挥舞着拳头。这次演练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有人机和无人机的协同作战积累了重要数据。

别看朱海在文职队伍里是“新面孔”,但其实他是一名老兵。2005年,朱海考入原炮兵学院,大学期间刻苦学习、潜心钻研,用心锤炼打赢本领,毕业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

2018年,着眼陆军航空兵无人作战领域建设需要,一贯表现优异、教学科研水平突出的朱海,被选调入陆军航空兵学院,参与陆军航空兵无人机装备和人才建设。

“无人机作战正逐渐与各兵种协同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斗力‘倍增器’。”朱海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必须紧盯信息前沿谋战研战,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争做信息战场“排头兵”。

走上新岗位后,朱海白天和战友们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晚上加班加点学习钻研,积累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2019年,朱海担任无人机飞行副指挥员,全程组织陆军航空兵某型号无人机首飞任务。

盛夏时节的贺兰山腹地,烈日炎炎,朱海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眼前这架崭新的无人机。该型无人机用于陆军航空兵科研、教学和训练,从项目立项到陆续列装,一直没有独立完成飞行。这次首飞,可以说众人瞩目。

朱海仔细检查无人机的每一个部件,确保万无一失。随着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无人机螺旋桨高速旋转,发出阵阵轰鸣声,如离弦之箭射向空中。此时还没到放松的时候,无人机必须要飞到安全高度后才算顺利发射,朱海的目光始终紧锁无人机。

100米、150米、200米……无人机按照预定航线飞向高空。“飞行姿态稳定,发动机正常,发射成功!”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后,朱海心里瞬间充满了巨大的喜悦,“首飞成功了!”

学无止境,在科研的道路上不进则退。朱海全身心投入无人机研究,先后参与完成了10余项研究课题,特别是参与编写的大纲、教材,填补了陆军航空兵在无人机领域的空白,得到陆军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肯定。

试验基地硝烟散去,朱海再次回到实验室。尽管他已经转改为一名文职人员,但不变的是紧盯信息前沿谋战研战的信念与使命。凌晨的办公室里,朱海伏在案台,向新的攻关课题发起冲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